2.学术人文价值的削弱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仅有阳光的一面,直接的学术资本化虽然具有推动学术发展的作用,但是市场的逻辑与学术的逻辑毕竟存在差距,仅仅遵从市场的逻辑来发展学术,必然会对完整的学术价值本身造成伤害。当学术仅仅将自身的价值实现方式定位于金钱的回报,那些无法带来可观的物质回馈的学术价值实现方式就会被忽视和放弃。学术既可以发挥其服务市场和社会的实用价值,也具有实现其充实心灵、化育人心的人文价值。而两种不同价值的实现,在实际的学术生活中,最为激烈的冲突体现为教学与科研的冲突以及科研内部可资本化的学术与不可资本化的学术之间的冲突。教学更多体现的是学术培养和造就人的功能,学术精神的传承,学术文化的熏染,学术思维的养成,所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而实现。而现实的资源竞争和分配体系造成了教学与科研之间物质回报上的巨大差距。“既然研究能带来钱,教学就不重要了。”[8]其次,对于个人而言,教学是“亏本的买卖”,“费力不讨好”,即使对于社会和学生而言教学很重要。此外,在学术活动内部,金钱作为风向标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篇论文对自我的利益回报远远高于一部著作出版或教材编写,那么很多人就会毫不犹豫地一篇接着一篇地发表论文。直接的学术资本化完全以物质回报作为学术活动选择的标准,从而陷入功利主义的漩涡而无法自拔。如此,一方面削弱学术完整社会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则因过于注重眼前利益,使得学者自身发展的学术境界受到制约。
(二)间接学术资本化的影响
间接的学术资本化,对于学术价值的现实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有力地助推了社会性学术大环境的生成,对于不关注社会现实的“闭眼搞学术”和不关心学术价值实现的“搞闭眼学术”给予致命性的打击。借助于能够争取到的权力资本或者社会资本,另辟蹊径,整合资源,以期实现甚至扩大学术的社会价值,是学术研究者积极探求自我生命价值、助推社会发展实现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这既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文人积极入世、实现匹夫之责的一脉传承,也是当代学术研究者与时俱进、积极入世的精神风貌展示。可以说,这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学理、反对实利的一大发展,是与当今激烈社会竞争、时代飞速变革的环境特征相适应的。这是我们思考间接的学术资本化的前提与基础。
然而,间接的学术资本化虽然能够助推学术价值繁荣,但却存在着背本就末的危险。无论是权力资本的参与还是社会资本的影响,间接的学术资本化虽有其现实合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术价值影响扩大化,却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学术失范。在缺乏有效监督情况下,亟待寻租的权力以不同方式、程度介入学术资本化过程,势必打破学术资本的公平竞争环境。在我国当前推崇科研的大环境下,社会资本的天然分布不均难免导致学术资本化过程的失衡。其结果不仅打击教师的学术热情,加大教师之间资本占有的差距,乃至出现教师群体内部的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因此,间接的学术资本化作为复杂的官僚行政化现实环境和社会传统文化环境影响的结果,往往潜伏着背本就末的危险。
1.学术生态环境的破坏
无论是学者还是学术都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环境的造就者和影响因素。因此,一个适宜学术发展的学术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基础价值,是学术发展的整体性保障条件。然而在间接的学术资本化过程中,行政权力的干预,社会关系网的介入使得学术资本化的过程失去了公平性和公正性,剥夺了一部分人的平等权利和机会。与此同时,另外一些手握重权或“后台很硬”的人则可能在各个层面呼风唤雨,垄断机会和资源。在高校中,行政官员相对于普通学者更能竞争到学术变现的机会,而职称和资历较高、在学术圈混得人脉关系较广的老教授相对于年轻教师更容易通过关系和影响力来赢得资源倾斜。如此,难免在一定程度上造就公平缺失、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