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涵盖面广,形式多种多样。应澳大利亚政府教育理事会在对高等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构的要求与号召下,根据澳大利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目标,澳大利亚全面、系统地设计了未来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与形式,除要求的专业知识外,课程内容还必须体现以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能力: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重视学生的职业意识、具备特殊教育能力与心理品质、运用现代教育信息能力等。教师教育课程涉及领域广泛,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叉设置,充分体现了提高未来教育者素质与专业知能之特色,展现了培养澳大利亚“优秀未来教师”之特点。[11]
二、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来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普通教育学课程,教育心理学课程,学科教学论课程。近年来,虽然一些院校在过去课程整体布局之基础上对未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内部结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适当调整,但就总体而言,我国未来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在课程类型、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重“学术”轻“师范”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高师院校未能就办学方向进行合理定位,重“学术”轻“师范”的课程设置倾向还很明显,不能真正突出师范特色。以学科课程为本位,重视共性发展,注重对职前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轻视个性培养,师范生的专业能力特色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养成。
(二)课程结构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我国高师教育重视理论和学科知识的讲授、轻视实践环节的操作和教育技能方面的训练之现象普遍存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技巧和方法的指导未能得到重视,只是一味地重视基本原理的灌输。由于教育实践经费短缺、指导力量薄弱、教育实践实习基地缺乏等原因,教育实践课时普遍不足,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学生无法通过教育实践环节将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加以验证和“消化”,不能学以致用。
(三)教育专业课程形式与类型较单一
目前,我国一些高师院校教育课程仍围绕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小三门”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而未来教师在班级管理、教学设计、教学实验等工作环节需要的诸多教育教学实用课程却未开设,或以选修课和拓展性课程开设,课程设置未能重视教育教学的实际,实用课程应有地位得不到很好体现。在学校,这些实用课程一般会作为“副科”处理,被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因此,单一的课程类型不能应对教师从教以后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化的发展,更不能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
(四)课程内容缺乏有效整合,不能体现未来教师发展
我国现行的教育课程注重强调内容的基础性,课程缺乏提炼,内容陈旧、呆板,不能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对学科知识的价值和应用性重视不足,理论脱离实际问题突出。课程内容组织层次性、连续性和多样化不足,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不能体现学科理论和实践研究最新成果。因此,课程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整合,以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有效促进职前教师教育发展。
三、澳大利亚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对我国的启示
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课程对于澳大利亚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已形成了一套特色化的、完备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在研究、分析之基础上认真总结澳大利亚未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特点,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未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我国未来教师发展,都具有非比寻常之现实和长远意义,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具有以下启示。
(一)调整人才之培养目标,使课程价值之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