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委员会根据在部门会议总结的书面调查与访问调查结果,形成评估报告方案,并将其送给被评价的大学,大学如果对此报告方案有意见,可在一个月内提出申述。在此基础上,评价委员会确定评价报告书,在提供给被评价大学及其设置者的同时,还要广泛地在社会上公布(日程详见表2)。
(二)大学标准协会的认证评价———早稻田大学的案例
1.早稻田大学接受认证评价工作的组织
早稻田大学是由13个学部和21个研究生院构成的综合大学。2004年认证评价制度确定后,早稻田大学在较早阶段就开始了认证评价工作的准备,并于2006年春到秋季期间制定并完成了“2005年度自我检查与评价报告书”。在书面审查阶段,各分科会的主查及委员在分别进行个别书面评价的同时给出了具体评价意见,并在主查的领导下汇编成一个分科会报告书。分科会报告书还要经过全体审查委员的讨论才能定稿,并送交早稻田大学。2006年10月该校接受了大学标准协会的实地访问调查,评价结果于2007年3月正式公布。
2.早稻田大学认证评价的结果与问题
大学标准协会给出的早稻田大学认证评价结果是,早稻田大学满足了大学标准协会规定的大学标准。在评价结果中,详细列举了早稻田大学的办学优点:在教育方法方面,亚洲太平洋研究科每学期对全体课程开展由学生进行的坦诚的教学评价,并将结果在校内公布,因这有利于全体教师的教学改善而颇受好评。在社会贡献方面,与所在社区的商业街、行政部门、志愿者组织等合作导入的社区通货“阿童木通货”有益于地区经济的活性化及社区建设,而且在为志愿者参加活动扩大机会方面也获得很高评价;多数教师不仅通过论文和著作,而且还通过出席国际会议、讲演、参与新闻媒体活动,以及通过担任政府等行政部门审议会与委员会的委员职务等完成大学的社会贡献,这也获得很高评价。
评价结果还就早稻田大学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在教育内容与方法方面,希望理工学部对因就业方向改变而出现的转学部与转学科的条件与学分认可等灵活加以应对;在招生方面,人间科学部过去5年入学人数明显超过预定招生人数,需要加以纠正。而文学研究生院由于专业不同招生情况有较大区别,硕士研究生阶段只有一个专业满额招生,另5个专业的招生规模甚至低于预定的半数,需要在适度的招生规模方面下功夫。[9]
三、认证评价实施第一周期的成果与问题
认证评价和自我检查与评价、外部评价不同,是根据各认证评价机构制定的“大学标准”开展。只有满足了大学标准中的所有标准时,才可下达“适合”的判定。只要有一个标准未能满足就会被判定为“不适合”。另外,由于认证评价机构不同,在并不能充分地获得判定“适合”证据的情况下,也有判定为“保留”的情况出现,即使被判定为“不适合”,有的认证评价机构也可以接受“再评价”。第一周期(2004-2010年)的审查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周期的认证评价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设置者和认证评价机构具有很强的关联。国立大学除宫城教育大学一所学校外,接受的都是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的评价;公立大学在大学标准协会、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接受审查的基本各占一半;另外,占4年制大学7成的私立大学接受大学标准协会、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审查的各约占一半,由于高等教育评价机构是以日本私立大学协会为基础而设置的,所以协会的大部分加盟校在此接受审查,而国立大学与公立大学均未在此接受审查。二是接受3个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