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学教学质量保障组织、制度安排及实施效应
大学教学质量需要有相关的组织及制度来保障,分析中国大学教学质量保障组织及运行情况、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设计及实施效应是研究大学教学质量保障的一个视角。本文所指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组织和制度,是指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内部成立的组织及颁发实施的相关制度文本及制度依据。
(一)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组织及职能1.国家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组织及职能
国家层面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不同组织因其性质和职责的不同,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方面所发挥的职能也不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是教育行政组织,其组织职能体现在高校教学宏观管理方面,在高校教学宏观管理、学科专业设置、教学基本建设和改革方面起到指导作用,代表政府对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进行外部宏观调控指导。成立于2004年8月的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是行政性事业组织,定期采集和公布各高校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通过五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与相关行业共同进行专业认证,对社会评估机构进行资质认证,开展专家培训,以外部评估促进高校建立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全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织职能侧重于开展大学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是一个研究性质的机构。2013年上半年成立的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则是由109个分教学指导分会组成,是非常设学术组织,由各个国内学科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取得相关教学成果。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高校本科教学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地方政府的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组织相应地由负责高等教育的教育行政管理处室、地方教育评估组织、地方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
2.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组织及职能
高校层面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是由各高校的教育评估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务处、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督导团、基层学术组织(包括学系、教研室、实验中心、工程中心、实训中心等不同层级的基层学术组织)、其他组织共同组成,这些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和评价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质量的实体性学术组织。可以看出,基层学术组织在人才培养质量中虽然组织层级较低,但是人才培养的教学工作是由基层学术组织来承担,在本科教学工作运行中。基层学术组织的教学工作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二)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安排及实施效应1.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制度及实施效应
2007年初,国家启动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一期建设。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面向全国本科高校开展建设。质量工程建设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各高校须向教育部进行申报,一期工程围绕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与高水平队伍建设、教学状态数据公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展开建设。
从质量工程一期建设实施效应来看,国家教育部选择了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建设项目,并要求省、校开展相应的质量工程建设,基本构建了国家-省-校的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对树立本科教学质量意识起到一定的作用,产生了一些教学成果,使师生直接受益。但是质量工程建设以项目申报的形式开展,存在着高校对数量较少的项目的激烈竞争。项目建设经费一次拨付到位,但是并无相应的评价、中期检查和验收环节。项目建设存在着重申报轻建设、部分项目建设内容雷同或相似等问题(如同一门课程出现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以对教学资源的投入为主,项目申报逐步演变为对经费的竞争。在项目建设中,高水平大学由于自身的办学优势而获得的建设项目较多,旨在提升全国所有本科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项目设计加大了马太效应,弱势高校在本轮竞争中得到的项目少,教学质量保障面临更大困难。
2011年下半年,国家启动“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中央财政拟投入建设经费40亿元开展建设,核心仍是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围绕专业教学国家质量标准、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设置相关建设项目,着力改革体制机制,力争解决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在各高校办学投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力争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内部发展与外部适应等关系。从二期质量工程的建设方式来看,主要还是采取以项目申报和项目建设的形式进行。因此,若不把项目建设的监控环节做好,仍然不可避免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