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评教结果的使用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消极影响。由于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高或者评分严格,就可能使部分学生耿耿于怀,在测评时对教师的评价较差,评教得分较低,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
总之,要发挥高校学生评教的作用,需注重制度安排和制度实施过程,制定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其作用的发挥。
第一,确立学生评教的目的。实施学生评教制度是为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学生评教不应根据教师的为人和表象进行评价,而应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教。学生评教应有利于加强师生沟通,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并引导教师正确对待评教。
第二,建立科学、合理和规范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构建评价体系时,要科学地设计调查问卷,充分听取教师乃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不同学科或不同专业的特点,提出客观、科学、系统、有效的评教指标体系。
第三,加强对学生的评教指导,建立健全学生评教的制度规范。学生参与评教和认真评教是评教成功的关键,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树立客观、公正的态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学活动规律,认识专业或学科特点,认识教师年龄、性别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理解教师多样化的教学风格,尽可能减少学生因个人主观好恶来评价教师,减少评教的随意性。
第四,科学地分析和使用评教结果。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并分析评教结果,避免简单、粗糙地使用评教结果。要考虑学科、专业特点,注意教师个人特质,区分学生差异。教学管理部门不能简单地排出教学优劣结果,以评教结果作为判断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而是应该仔细分析评教结果,结合评教得分的排序和变化,帮助教师分析教学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办法,以达到教学评价的目的。
综上,高校学生评教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但在其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可能导致高校的学生评教无法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实施学生评教制度,必须综合考虑和科学安排,并合理运用评教结果,才能切实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推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MarshH.W.,RocheL.Makingstudents’evaluationsofteachingeffectivenesseffective[J].AmericanPsychologist,1997,52(11):1187-1197.
[2]GreenwaldA.G.Validityconcernsandusefulnessofstudentratingsofinstruction[J].AmericanPsychologist,1997,52(11):1182-1186.
[3]刘杭玲.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保障措施研究[J].教学研究,2011(6):95-127.
[4]胡鹏,何冬兰.分工体系的深化及学生评教的转型发展[J].江苏高教,2011(5):88-90.
[5]付八军,冯晓玲.大学生评教客观度的调查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1(1):35-40.
[6]吴培群,陈小红.大学生评教的统计分析及其改革途径探讨———基于北京一所高校学生评教分数的统计分析[J].高教探索,2010(3):78-91.
[7]毛洪涛,敬丽敏,曾双宝.我国高校全员评教制度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0(3):64-67.
[8]黄桂.分数膨胀与等级膨胀评教系统双重失效原因探析———基于某部属重点高校大学生评教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1(6):95-127.
[9]艾文国,王桂伟,关玉晶.高校学生评教系统改进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76-79.
[10]廖明,姜峰,郭燕锋.大学生对教学质量的主观偏好与学生评教体系的完善[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49-50.
[11]周继良,汤其成.高等学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研究———基于南京仙林大学城若干大学的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2):30-34.
[12]董泽芳,申晓辉.高校“学生评教”的困境反思与价值重构[J].教育科学,2013(2):47-51.
[13]周婷婷.国外部分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2(2):89-94.
[14]朱军,范慧慧.研究型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建构中的若干关注点———基于复旦大学问卷调查的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2(8):69-72.
(责任编辑 陈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