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防认为:“在‘慕课’面前,传统教育模式正在受到挑战。‘慕课’这种方式不在于优质资源分享,而在于教学改革,在于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更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3]慕课颠覆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改革注入了新元素。但慕课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将其绝对化,试图用其完全取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关系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因此,适宜采取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翻转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前,教育者首先下达任务单,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通过观看微视频的方式完成线上听课。微视频短小精悍,时间长度约5-8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视频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作而成,每个微视频聚焦一个知识点,目标明确,主体突出,内容精炼,点拨难点,突出重点。微视频可以同时使用文字、动画、图片等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思辨的概念形象化、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这些微视频学生可以在宿舍、教室、图书馆等校园网覆盖的任意角落随时随地的学习,学习的进度学生自己掌控,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安排学习进程,真正实现了按学生自己的步骤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已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者转变成教学的引导者。学生课前对基本的知识点的学习,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知识的时间,增加了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在学生观看微视频中,由于各个学生各自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同导致了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平衡性。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通过回顾的方式,对微视频中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和强化学生在线上所学内容,并针对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和学生在线上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解答,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在观看微视频中所出现的问题向教师提问,与教师展开对话,或者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积极思考,合作探讨问题,教师走进学生的讨论中,融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必要时给予帮助答疑。这种先学后教的教育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真正做到了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符合90后学生追求个性化的特点。学生通过微视频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尽管他们掌握这些知识花费的时间有所不同,采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随后在课堂讨论中有了发言权,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翻转课堂先驱亚伦和伯格曼认为,翻转学习的本质,不是如何使用微视频,而是如何充分使用好课堂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而创造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四、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启示
慕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