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nger提出需要在教学视角下对词块进行界定,要考虑词块范围的标准。[28]词块的显著特点是,从词汇到句子,词块构成成分之间在结构上的间断性可不断增大。也就是说,词块内部可供语用变化的空间可大可小,有创造词汇短语的空间。因此教学中要给词块设定标准,使学生明确词块的范围。
本研究依据教学内容,将词块定义为受动词、形容词或名词控制、由经常与其一起出现、连续或非连续的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的序列、相对固定的短语型式;在结构和语义上相对完整,具有语义上的非合成性和可变性;非连续词块中间可插入其他成分。
在词块分类方面,Lewis[29],Nattinger和DeCar-rico[30],Biber[31]等均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法。依据语料库语言学中词块类型的界定及教材中所出现的词块形式特点,本研究将词块类型分为以下四类:多元词、短语架构、句子构造框架、语篇框架词块。将词块意识细化为以下四个维度:明确词块定义;能对词块具有敏感度;能对词块进行加工延伸;习得及输出语言的过程中能有意识调用、套用现成词块或生成新的词块。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大一新生是否具有词块意识,培养学生词块意识的教学途径,词块对于语言输出的影响及效果。
(二)研究对象及目的
本研究对象为笔者所教的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3个班共170名学生。目的在于通过英语读写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
1.问卷调查法
设计大一新生是否具有词块意识的调查问卷。以前文提到的“词块意识”的感性确定性、知觉、知性三个阶段,以及短语理念下的词块意识的构成维度为依据,本次调查从三个层面对受试学生的词块意识进行探究———如何定义词块(即把握词块的构成),是否能意识到词块的重要性(即是否达到对词块的本质认识),是否能辨认课文中出现的词块(即识别词块、对词块的定义的感性和规律认识)。此外,对通过课文词块的识别对学生进行词块定义及其类别的测试,即给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Unit1课文中的两段文字,让学生列举出他们所辨识的词块。
2.实证研究法
依据上述理论基础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词块输出能力实验。首先设计词块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突出以下内容:辨认课文中的词块,讲解词块,引导学生进行词块积累、加工及输出。为使实验更易于测量,选择了实验前、中、后期学生的三次限时作文作为词块输出分析对象,再按照短语理念的词块分类方法,将所提取的作文中的词块进行分析归纳及观察。
(四)研究步骤
实验前对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高中阶段有没有接触过词块这一概念,看其是否具有词块意识。在随后的一个学期的英语教学中,通过探讨词块意识的内涵,将词块意识渗透在教学环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最后,分析学生作文中词块的使用情况,看哪些词块易于被学生提取;分析作文成绩,看词块意识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带来影响。
四、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1.词块意识调查问卷反馈及分析
(1)学生对词块定义的认识
对问卷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在回答“什么是词块”时,学生如表1所示回答:
由此看来,绝大部分大一新生对“什么是词块”基本不了解,主要由于他们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过这方面知识的输入。在对高中教师词块意识进行的调查发现,不少老师对词块的定义界定和分类较模糊,他们对固定短语很了解,但还有其他数量更多和更常用的词块形式仍需进一步明确。[32]
(2)学生积累词汇的方式
68%学生通过背生词,25%学生通过记生词、词组,7%学生通过背生词及其相关的例句来积累词汇。这表明大部分学生仍通过一个个单词的记忆来积累词汇,结果不仅造成词汇与语境脱离,且遗忘率高;少部分学生通过记词组来记忆单词,这类学生记忆的单位扩大了,会有助于减少输出错误,但仍不够科学,因为词组通常是一些固定的习惯用语,不能随意搭配,在使用时也有其局限和容易产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