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技巧?技巧绝非仅仅是我们一般理解的那种纯粹的手指动作或气息控制。这些纯粹的生理因素只是技巧的一部分。技巧的另一部分来自心理因素,也就是那些支配我们去达到某一技术要求的内心活动。技巧训练不是柴可夫斯基批评过的那种“手指的体育活动”,而是一种受美感心理支配的艺术活动。演唱技巧就相当于高楼大厦的地基,如果没有地基,高楼大厦会出现倾塌或者根本就盖不起来;如果没有基本的演唱技巧,我们的歌唱也将会是空中楼阁,那么情感表达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真情实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依据
情感的体验,能触摸到人的内心深处,来不得伪装,来不得虚夸,它有鲜明的爱憎,及物、及景而感发。人们常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可见一个真字有多么伟大的力量。歌唱艺术就是要尽唱人间真情。要唱出真情实感,唱情犹绵绵切切;唱景犹顾盼留恋;唱物及人皆为肺腑之音。情感有很大的包容性,喜、怒、哀、乐都有情,歌唱艺术就是情感的艺术,它所表现的正是人们的共有情感体验。正因为如此,与听众感情的共鸣,使歌唱艺术充满诱惑力。
情为歌之魂。在歌唱行腔中,我们所说的抑、扬、顿、挫,必须是由心而感,由心而动,绝不单单是音乐符号的律动再现。张驰有意,而不仅是张驰有序,以歌唱时内心的深切感受激发真挚的情感,达到与听众的艺术共鸣。表现情感和掌握发声技术在歌唱艺术中是血肉相连的关系,音乐作品中提供的旋律、节奏等等,本身就是作曲家情感体验的记录,要变死曲为活音,就是歌唱者创作的过程。当由歌唱者将作品变为音响时,它的音响效果就是完整的审美效应。审美效果的优劣,则是歌唱者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体验,而附之于歌唱的真情实感了。
(三)好的歌唱情感要有好的想象
想象真实感应来自于经验,越是自己亲历的事情,越能产生激情。无论是美好的回忆,还是痛苦的经历,由于它在人们心中的不可磨灭,当它在回想中再现时,总是罩着一层艺术的光环。它们当时留给人们的情感震撼,成为人生宝贵的精神积累。这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人性的净化,它能激动人的心情。这种内心体验的真实想象和感受,在歌唱中有其良好的体现。
唱草原,歌唱者去想象草原:“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这时描述的是草原的美丽图景,那么歌唱者在演唱这草原美景时,发挥想象,并给予表达。但最使歌唱者动情和真切的想象体验是什么呢?——真实的生活。亲临草原的人,会想到当金色的朝阳从草原升起时,那红的花,黄的花、白的花一朵朵昂起头来,绽开笑颜。绿绿的青草地上,枝叶挂满了晶莹的露珠,淡淡的花香和着浓浓的青草的清香,扑鼻而来,夹杂着牛羊粪便草腥味。有这个想象的真实基础,感情的抒发就更具自然和激发性;歌唱者要表达的画面在自己头脑里活了起来,它就是生活的真实感应,使人激动,刺激人的歌唱欲望,内心的真实情感由此而发。
丰富的想象,是艺术创作的基石,她将开启艺术之门。歌唱的想象——在演唱各类不同的作品时,调动生活的积累,让想象展开翅膀,其情景就会逼真地历历在目,人物就更会生动地活灵活现,感情就像火花一样迸发,把听众的想象力也燃烧起来了。
(四)情感调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歌唱感情的表达中,把握感情的分寸是非常必要的。在歌唱表演中,一方面要细心地体验歌曲的感情细节,把每一个乐句、每段各处机都看成大表情内容的代号,使演唱听来情真意切。另一方面又必须用理智来控制这种感情,使它服从于音乐整体表现的需要,使音乐表演给人以统一、和谐的印象。虽然每位歌唱者的审美情趣不同,在这两种、矛盾的心理因素中各有所偏向,即有的演唱以热情见长,有的演唱突出理智,但是,热情与理智这两种心理因素的高度结合,应该是歌唱表演者必须具备的演唱素质。歌唱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歌唱时的状态、声带和发生机能等都是在心理的调节下完成的。有人常会遇到在老师的启发下唱得很好,离开老师就“无所适从”的现象。还有人在演唱时过分激动,以至于情感失控出现破音的情况,使歌曲失去了完整性。这些情况都是没有良好的情感控制力所导致的,也就是不懂得在不同环境下去调节自己的情感,去支配和控制自己的发声器官,从而发出动听悦耳的声音,达到理想的声音。
歌唱是人类文化表现的一种形式,它具有时代意义,体现时代风貌,要把生活的音画艺术奉献给人们,是歌唱艺术的真谛。歌唱者用心把握住时代生活的脉搏,捕捉创作的灵感,用良好的艺术气质、丰富的想象和对生活的热爱,去体现在歌唱的创作的情感之中,使歌唱成为美好的艺术享受。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