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蕴含的丰富内容、深邃内涵,以及自然渗透的人文精神,在人的素养形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一直是重中之重。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诗歌教学的任务是要让学生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和审美愉悦。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充分感知文本,确定教学内容
所谓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过对教材的有效处理,呈现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学习研究的具体信息。这些年,我们都在大力提倡教师根据学情“用教材教”,而不是干巴巴地“教教材”。这意味着教学内容是来自师生共同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师生一方面合理地利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取舍;另一方面,师生可以科学地加工教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经过取舍之后的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的结合体。
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必须充分阅读和感知文本。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围绕教学内容。如何才能让教学内容更有价值呢?教师必须时时思考,应该让学生学什么,学了之后能够得到什么,得到之后可以提升什么。而这就必须有合适的教学理念、很好的教学设计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有着与时俱进的发展。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发展到今天,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主要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对于诗歌教学而言,教学内容重点在于诗歌的诵读、诗意的理解和语境的还原。从中职语文的特有实际出发,以诵读文本为根本,以品味语言为抓手,以促进体验为过程,选择诗歌的教学内容,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应用能力、形成职业生涯应对能力的目的。
以《诗经·静女》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确定为:(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重章叠唱的的语言、结构特点。(2)明确诗歌中称谓词的转换及其内在逻辑,体会诗歌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和升华。(3)通过言行的描写认识人物,通过语境的还原认识人物,通过情景的体验认识人物。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爱情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引人入胜。诗歌以小见大,塑造了一对痴情憨厚、漂亮活泼的青春男女形象。
二、以诵读文本为根本,以品味语言为抓手
选入教材的诗歌长短不一,题材不同,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前提,以文本内容为依据,以课堂有序深入推进为原则,寻找并确定切入点。
以《诗经·静女》为例,诗歌篇幅短小、四字成句,朗朗上口。课堂的第一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生自由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集体大合读、伴乐读等方式,熟读成诵。
接着,根据文本特点,设计一个作为研读抓手的问题——“称谓是指称呼,名称。如称呼爸爸妈妈,帅哥美女,你我他。诗歌中出现了几个称谓词,各出现了几次?”这样切入,学生能迅速找到答案。
而后,引导学生研读称谓词本身及其指向的情感升华。静女,指淑女,美好而善良的女子①。淑女是对一个女子相当高的客观评价。我,是男子自称。女,通“汝”,你,是男子称呼女子送的两件礼物。我们通常称呼物品都用第三人称的“它”,而男子却称“彤管”②和“荑草”为“女”,你,这是一种爱屋及乌的情感。钱钟书先生注解得好:这是“至情洋溢,推己及他”。美人,男子甜蜜回忆静女送的两件礼物后,感情炽烈,情感有了明显的升华。直抒胸臆,直呼美人。
这时,就诗歌对姑娘称谓词的变化,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