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大部分体育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作为主要内容,忽视学生体育人文素养的培养,未将体育教学在对学生创新能力、意志品质、团队协作、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充分的发掘和发挥出来。旅游业是直接面对“人”的服务,往往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要求更高。体育教学实践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符合旅游中职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发展需求,应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一、体育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内化成的人文精神,人们通过一定的人文知识(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和历史等)、心灵体悟和自身实践的学习,内化为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当代中国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竞争进取、勇于拼搏、超越自我和公平竞争等方面。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以学生作为主体,突出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作用,在教学设计上应与人文知识充分融合,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人文关怀,旨在通过体育课的过程体验,不仅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还要培养学生不断自我挑战的精神、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积极配合的团队意识,使之内化为学生的品质、气质、修养,注重“身心”的共同发展,让体育课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旅游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不是单纯的技术人才。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这些都属于人文素养的范畴,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体育课中,体现了体育教学对旅游职业教育的价值。
在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旅游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性,和人打交道。旅游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的学历层次较低,大多在一线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技能让学生成为合格的旅游从业人员,“以人为本”的优秀人文素养才是决定其职业生涯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旅游中职学校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体育运动实践中培养的公平竞争、积极进取、团队合作、坚韧不拔等人文精神也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旅游中职学校体育课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1.注重过程创新,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
培养旅游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是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运动技术、竞技体育规则的旧式教学模式,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更要把关注点集中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想品德、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甚至是职业教育所需要具备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充分发掘学生的自主能力,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程设计上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将体育教学融入符合学生需求的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利用翻转课堂、微课程辅助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加强体育社团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人文氛围
体育社团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第二课堂,是学生本着自身意愿建立的组织,具有自主、平等、独立、公平、互益等特点,学生不仅是社团的主体,也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与特点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大家互相信赖、互相支持、自由沟通与交流,也为社团的发展服务,共同的目标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互帮互助精神。各类体育社团之间的竞争,使得校园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对学生在校的体育文化生活、营造体育人文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
3.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一直以来,体育教师成了文化水平低的代名词,“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英语是体育老师教的”不绝于耳。虽然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