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资金保障
校内公共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的各方面,都离不开资金保障,因此公共实训基地的经费保障是提升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奠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作为骨干高职建设院校,我院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有央财、省一流建设项目、校级项目建设经费等多种经费来源。不管何种资金来源,我们都本着重视经费预算的合理性,积极申报各类项目资金,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严格按预算规划,在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规范下合理使用资金;为保证资金的落实到位,最大化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主动接受学校财务、审计及纪检三个层面的监督审查。
六、安全建设
校内公共实训室的工作环境应尽可能与本行业相关企业先进的基础实验室接轨,保证其相应的职业特征;另一方面,在积极营造实际生产开发的工作状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事故状况。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起步较晚,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欠账较多。我校在近几年逐步重视,不断加强人员和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师生的安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增强师生安全防护能力,提升高校校园安全和人才培养整体水平。从我们的建设经验来看,校内公共实训室的安全建设应以“人”为本,从工作环境、实训项目、安全文化三方面进行安全建设。
一是工作环境安全,要建设符合实训规范要求的场地,重视实训室工作对环境的影响,配备合格的实训设备及完善的防护设施。如我系的基础化学实训室里除了配备了实验所需的实验台柜和水槽外,还配备了安全防护装置:通风橱、洗眼器、喷淋装置、消防设备和防护用品柜。二是实训项目实施流程安全,工作环境安全是基础,实训流程安全是保障。如我系涉及有毒有害危险的实训项目,需经系内专家组对其危险性进行审核评价后,实训项目方可开展。三是安全文化[3],学校层面健全安全管理队伍,完善安全制度系统化规范化,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安全建设的宣传工作;系部层面做到实训室安全教育工作专业化系统化、制度化,以促进学生对实训室技术安全知识的学习、安全意识及安全文明习惯养成和安全技能的掌握。
高职院校系部公共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要素
七、文化建设
校内公共实训室作为学生接受基本的行业技能训练的场地,它是在充分融合各相关专业的特点下,同时体现大产业集群背景的专业文化。校内公共实训室文化建设注重制度、精神、传承等层面的建设。一方面有学院自己的文化特色,如我系为了培育出一种积极向上学习的氛围,传承良好的学风,在学生中建立起一支专业技能过硬,学习能力强和干事踏实的实验室学生助理团队,他们就是我系“生吾志以博万物”文化核心的代表。任课教师和实训教师通过目标培训,将技能手把手交给他们,他们再在课堂内外,成为教师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助手。对于实验室学生助理团队的建设,我系已建立起一套交完备的体系:集中孵育、人才选拔、团队建设、进阶学习、技能提升、技能比赛、文化传承等方面实施。实验室学生助理团队的良好效益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得到体现,在学弟学妹的赞誉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培育出这个行业自身的文化气息,高职教育的对象及目标指导着我们文化建设的方向,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工作实践,让学生获取真实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在校内构建融合了合作企业的优秀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陈剑松,邱川弘.校内实训基地必须凸显“职业”核心要素[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5):245-249.
[2]丁莉萍,刘克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80-81.
[3]贾小娟,史鑫,董君枫,陈一星,王雪.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6-198.
责任编辑 何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