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校实习、实训条件不足
首先,由于图形图像软件更新换代较快,软件版本的升级意味着对教学环境和教学备的要求较高,许多学校由于专业建设资金不足,导致教学设备和软件更新等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次,许多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专业的平面设计输入,输出等各种设备。最后,虽然许多学校都有与之合作的校外实习合作企业,但是由于行业特点,大部分平面设计相关的企业规模较小,无法接收以班为单位的学生开展实习,影响学生对对口专业岗位的认识。
五、工学结合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策略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
通过企业调研等形式,根据当地市场人才需求,对核心岗位进行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对平面设计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平面设计专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需的专业技能:审美能力、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能力,图形图像的设计与绘制能力、沟通与协作的能力,模仿学习和创新能力。按照“基于职业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基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重组专业课程顺序,基于工作过程改革教学内容,”的要求,做到“与企业技术标准对接,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与岗位需要对接”。按照“专业对应职业,课程对应岗位”的原则,形成以实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专业的核心技能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构建起“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提升职中人才培养质量
(二)优化课程资源,改革考核方式
以校企合作项目、地域产业特色项目为引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依照职业成长和认识规律,以工作过程结构不变,学习难度逐步递增,学习自主能力逐步增强为指导,按照“项目对应任务,教学过程对应工作过程”的原则,进行职业技能项目课程资源的研发。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知识框架,突出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思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加强宏观思考(专业方向、培养能力方向等)与微观设计(课程、教材、项目等设计)相结合,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协同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编制出以职业岗位任务为训练项目,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为训练素材的校本教材。使学生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改革考核方式,每学期,对核心技能课程进行校内考核,由企业考官为主和校内考官为辅,按企业的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通过考核的同学颁发核心专业技能的合格证书,加盖企业公章,提升技能含金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核心技能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根本,是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关键环节。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要推行“教师下企业锻炼”,这是促进教师了解企业需求、学习企业最先进的技术、把握企业所需人才的基本素质与实用技能的一项重要途径。
(四)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专业核心技能水平,促进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是产学结合,产学结合的前提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可见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针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可与当地的图文印刷以及设计类企业合作,也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需求与企业的需要,开展“定单式人才培养”“学徒制人才培养”等模式。或者引进企业办学、办厂、办建设生产型的实训基地等。与企业共同设计开发相应的实训项目,课堂可以由企业人员与校内教师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让企业人员实检验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的水平,促进产教融合,实现人才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近年来,从我校输送到企业学徒表现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来,在计算机平面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的核心专业技能培养,大大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和企业的用人满意度。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行而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在广大中职学校的各专业推广使用。
责任编辑 何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