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依据,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与相关企业开展紧密型一体化校企合作,把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学制由原先“2+1”模式转变为“2.5+0.5”模式,面向商业行业企业,培养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从事网络营销、网络编辑、客户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在“2.5+0.5”学制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构建研究。主要包括: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以岗位需求为本,构建“大商务、小电子”课程模式,就业岗位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课程。专业课程体系由基础课、核心课、选修课构成。第1、2学期,按照教育部和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主要安排学生在校内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职业目标与职业素质要求。第3、4学期安排学生在校内学习核心课程的学习,通过仿真任务实训完成技能模块化学习,重在培养本专业学生通过专业核心技能。第5学期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实训的过程,采用企业化和项目化管理机制,学生根据爱好和特长选择相应的项目和实践岗位,并参与企业的商业项目制作。第6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此阶段学生要成为合作企业的准员工,参与实际岗位操作,应能够严格执行行业相关标准与规范,达到所需的岗位职业技能。
其中《网店运营》课程是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下面就以此课程为例谈谈我们如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的做法。
1.确定职业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行业规范和社会相关企业用人需求规格要求,对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群实行准确定位、详细分析,总结了《网店运营》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2.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能力
经过岗位任务分析,总结网店运营课程对应岗位群主要有四大工作能力:美工能力、营销推广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物流处理能力。通过对四大能力分析细化,转化为相应学习领域,具体转化如表2所示。
3.分析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
根据各职业岗位对应的学习领域的分析,将教学内容设定为一个虚拟项目“经贸商城”校内购物网站,项目设计为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