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研情况简介
此次针对清远市农村教师的调研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开展基础数据采集;二是实地调查。首先,调研组一行到清远市教育局座谈交流,了解近五年我市教师资源配置情况和出台的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向8个县、市(区)教育局发出统计表格征集基础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其次,调研组随机抽取清远市农村学校和教学点进行实地调研,其中包括2所中心校(南岗中心学校,九陂中心学校)和4个教学点(牛栏洞教学点,油岭老排教学点,高相教学点,双塘教学点)。调研组采取与县教育局干部座谈交流、与中心学校、教学点教师访谈交流以及随堂听课等方式,深入了解农村地区教学情况,结果发现我市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特别是教师水平远远落后于城镇地区学校,教师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包班教学等问题突出。
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探析
三、农村教师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了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差不多是现今国内农村普遍面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教师年龄老化问题日益突出
清远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专任教师8218人,平均年龄为47~48岁。特别是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年龄老化达到五成以上,问题更为突出。以连州市九陂中心学校为例,该中心校涵盖1个完全小学以及6个教学点,共有约800多名学生,134名教师,平均年龄在46~47岁之间,3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3位,已近10年未招新老师。该校曾尝试向社会公开招聘持证教师进行小五门学科教学,但多因工资较低而难以持续。连南县牛栏洞教学点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8岁。本次考察的4个乡村教学点中,教师的平均年龄为52岁。再以阳山县为例,乡镇一级所属教学点的农村教师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19.7%,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51.3%。可以推算,如果缺乏有效的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有计划地补充新教师,约8~10年后我市农村学校将找不到教师身影,农村地区将出现断层式缺教现象。
2.农村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小五门课程开设不足
一方面,由于近年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适龄儿童随父母外出务工,农村学生人数逐年减少,2005年以来农村学生总数减少了约60%,因而导致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特别是小学专任教师总体上超编。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学点分散,要保留小班额教学,甚至要实行复式班教学,因而教师总量仍然是不足、师资配置不齐,出现了教师包班教学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学科教师缺编较严重,农村中小学的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紧缺,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具体见表1、图1。
我们调查发现所有教学点的教师兼任 2 门以上课程,跨学科、跨年级教学普遍存在。其中,连南县牛栏洞教学点有一个混龄班, 1~3年级三个班,共计99名学生,共有6位教师,都是全科教学,平均每周要教学20~26节课。我们调查发现,农村教师的周课时基本都超过 20节,其中教学点教师除了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学校管理工作,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显然过大,这一突出矛盾显示基于生师比单维指标的教师配置方式并不合理。当前,教师的数量配置依据的是学校规模,然而,教育教学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课程却与学校规模无关,不管规模大小,每所学校(教学点)都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量。清远市农村地区各学科专任教师比例见图2。
3.农村教师专业不匹配、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
教师自身专业与所教学科相匹配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经过长期的正规教育和训练,教师对所学专业才具备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才能使自己拥有“一桶水”,从而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碗水”。反之,如果专业不匹配,教师会因为对教学内容不熟悉导致授课时仅限于传递知识,而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现实中农村教师专业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