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从省级层面建设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实施远程同步教学,全省各地共享各学科的优质电子教学资源。本次调研发现,“班班通”信息化教学平台已覆盖到全市各乡镇的学校和教学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地区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教学点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和师资缺乏等不足,为农村地区学生开齐开足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和信息技术等课程,保障村小和教学点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建议各县、市(区)教育局要进一步利用好“班班通”信息化教学平台,加强维护和管理,统筹各教学点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的补充和更新。同时,为了保证教学平台电子教学资源的质量,建议省政府统一开发和建设远程教学资源库,使优质教学资源覆盖到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
5.探索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的创新机制,确保城乡教师质量的均衡。教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等。只有具备良好的全面素质,农村教师才能真正引导和满足农村学生的教育需求、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区域均衡发展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农村教师素质提升机制必然要从培训机制、内容、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第一,应将教师培训机会向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倾斜,应构建相应的县域教师培训机制。在具体安排上,应保证农村教学点教师每人每年至少参加2次县级以上级别的培训。县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增加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全额免除农村教师外出培训的学习费用、交通和住宿费用。教学点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期间,中心学校安排临时教师到教学点任教,保证教学点的教学工作正常运行,使教师能够安心接受培训。第二,培训内容应加强针对性,针对农村学校以复式教学为主和教师年龄较大等特殊情况,设置不同的培训重点。对年轻新进教师的培训以提升其复式教学能力为主;对年龄大的教师,重点提高他们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第三,培养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化。按照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实效性。同时,应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破解农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珠三角城市群分工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D13CYJ09);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2017年度蓝皮书项目:广东加工贸易四十年回顾及未来展望(项目编号:2017L-04)。]
注:
[1]需要教师数:师生比按城镇学校标准计算;规模较小、班额不足的学校按班师比计算;教学点每班不少于1个教师,每个教学点不少于2个教师 。
[2]调研组考察的连南南岗中心学校负责的片区有常住居民2万余人;连州双塘教学点服务范围覆盖周围常住居民2000余人。
参考文献:
[1]彭桂玲.浅谈农村小学教师资源合理配置[J].人才资源开发,2017(15):23-24.
[2]毛其淋,许家云.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提高了企业加成率吗?——来自中国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7,16(02):485-524.
[3]毛其淋,许家云.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本土企业成本加成——基于水平溢出与产业关联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6,(09):12-32+187.
[4]侯丽娜.农村地区初中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辽宁省大连市农村初中教师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分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2):36-39.
[5]邱立成,刘灿雷.外资企业、任务变迁与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价值链上下游关系的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16,(03):12-24+35+134.
[6]付卫东.发展中国家农村偏僻地区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02):76-80.
[7]赵丹,闫晓静.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的现实困境与均衡配置策略——基于河南西部山区两所小学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03):61-66.
[8]聂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背景下的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出路[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04):154-155+160.
[9]金东海,任强,郭秀兰.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资源配置效率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02):1-6.
[10]徐玉斌,李迤航.构建教师共同体 优化农村教师资源配置[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6-7.
[11]李均.我国教师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现象考察——兼论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选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148-153.
[12]鲁保华.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58-61.
责任编辑 何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