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模拟训练阶段——利用成套试卷,往年高考题集等,训练、考试、实践演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得失,查漏补缺,并调整心态,历时一个半月。在这阶段以考代练,通过考试让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并通过练习不时教给学生们一些解题的特殊方法、特殊技巧,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速度。
3.了解学生,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高考复习要结合高考的实际,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实行综合指导。根据职校学生现状分析,虽说学生普遍性数学基础较差,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一样,可能有些学生应专攻薄弱环节,而另一些学生则应扬长避短。只有了解学生,才有利于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对于好的学生,重在提高;对于差的学生,重在补缺。例如,在“函数的概念”教学中可分三个不同的教学层次,第一层为: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子建立函数概念的模型,如学习科目与学习成绩两者就可建立函数关系。第二层为:用数学词语“变量”理解并抽象出函数的概念。第三层为:用集合观点理解函数概念的三要素即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再如,在教学过程中,先讲授能直接套用公式的例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再讲授难度较大的例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布置课堂练习时,让基础好的学生解一些难度大的综合性的题,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解一些简单的题,教师在学生中巡视,随时点拨、引导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这样能够使学生找到学习的起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关于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笔者推荐使用微课辅助教学:对于中职生来说,“微课”形式和手段的新颖、多样性,恰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形式单一的传统数学课堂引入“微课”辅助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况且“微课”素材基本都为动画、视频,比较生动有趣,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微课”还可以重播,当学生观看一遍不理解时,还可以再观看一遍,如此可以重复叠加。当然,对于观看多次仍然不懂的学生,可以把“微课”投放QQ群或微信群,让学生课后无数遍观看,直到弄懂为止。可以说,每一个“微课”都是教师的分身,课前课后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的观看,学习,有多少个学生观看,就有多少个教师讲课。
4.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重视应试技巧,强化训练
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提高学生面对高考的心理适应能力。还应结合实际教给学生应试的一些基本策略和临场发挥的技巧、经验,要加强考试的常规要求训练。高职高考数学试卷题型固定,1~15题为选择题(每题5分,共75分),16~20题为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21~24为解答题(21~23每题12分,24题14分,共50分)。总体来说,选择题都很简单,而且基本都是固定的。比如:第一题肯定是集合的交并问题,充要条件必考一题,分式不等式或含绝对值不等式必考一题,函数奇偶性必考一题等等,许多的选择题都可以用代入法,不需要解题就能准确选择答案。这些在第三轮复习时,要强化训练,保证学生掌握应试技巧——会做的不失分,不会做的尽量拿分。在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学生不做难题、偏题、怪题,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性的放弃后面四题解答题,把时间花在第一二部分上,确保拿下基础的分数,保持情绪稳定,充满信心,准备应考。
在中职学校,好多“差生”其实很聪明、很活泼的,只是调皮、淘气、好动,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肯下功夫去学习。作为教师,除了引领目标方向,在对学生多鼓励的同时,教学中也要转变教育观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让他们不再害怕数学。总之,高职高考数学辅导,要牢固确立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点拨下培养学生逐步自主意识进行自觉学习,使学生更好地认识高考、体验高考、磨炼意志和提高自身素质,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应试能力,掌握应该技巧,在高职高考中考出理想成绩。
责任编辑 何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