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微信公众平台丰富的视听资源与艺术教育的视听特性符合
高级的艺术形态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公共艺术教育需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感官,尤其是视觉和听觉,视听觉产生的艺术形态最能丰富人的精神内涵。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作为公共艺术微课程资源的管理平台,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整合文字、图像、视音频、动画等资源,对其进行改造、重组、排版,保证学习者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移动学习服务,浏览即时推送的功能,或者下载学习资料,方便在没有网络连接的环境中同样可以学习。任何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从视觉和听觉中均可感受到艺术的美。
(三)微信公众平台灵活的教学方式与中职生的兴趣特征符合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到18岁之间,属于青少年时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处于各年龄阶段最佳的发展时期。中职生生源特殊,大多数是在家庭教育、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中职生也无升学压力,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表现欲强,耐心不足,缺乏踏实刻苦的精神,学习没有动力,容易辍学。但中职生是出生在信息时代的数字土著,喜欢快捷、方便的信息交流方式,具有对新技术易于习得的能力,善于利用身边的技术促进学习,微信在该群体中认知度高,使用较为广泛,艺术教育可以借助微信平台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主题组建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薄弱点、兴趣和感悟能力推送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源,即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学习,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对艺术学习的热爱。
(四)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性与中职公共艺术教育的开放性符合
中职的公共艺术教育不要求学生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对艺术的欣赏和创作也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只要能实施美育并健全学生人格就达到了教育教学目标。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信息公开的平台,公众平台的信息发表、关注者在相关信息下的留言都可以公开,根据信息需求进行定向筛选,并将分享的信息即时推送给关注的学生,还可以将公众号推送信息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与更多学习者交流心得。中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即时、快速的传播特点,能让公共艺术课程的魅力通过平台共享而蔓延开来。
四、微信公众平台与中职公共艺术教育融合的举措
微信平台的构建、管理和应用是实现两者有效融合的核心,也是实现学生达到微型化学习效果的保障,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将微信公众平台这项信息技术在中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一)公共艺术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
1.规划平台组织结构
笔者结合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性,将公共艺术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组织结构大致分为了五个层次(如图2微信公众平台组织结构图)。第一,支撑层。支撑是基于微信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对“自定义菜单”创建,能将公众号内容划分为几个模块。第二,用户层。用户层分为微信用户和公众号管理,由管理员(教师)管理平台用户的信息。第三层,服务层。顾名思义,服务层是微信公众号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主要由运营者管理员(教师或学生骨干)负责,包括素材库资源推送模块、讨论交流模块、学习评价模块等。第四层,应用层。应用层是面向用户(学生),用户端显示的菜单及子菜单,通过这些菜单提供的功能为学生学习服务。第五层,数据分析层。数据分析层是对公众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探求潜在的规律,由用户分析、图文分析、菜单分析、消息分析、接口分析、网页分析等构成,从数据层获得的数据经过分析可用于改善教学设计和推送内容。
2.设置合理的平台栏目
根据组织结构,设计合理的栏目,自定义一级菜单,并在其下设计能实现不同学习应用的二级菜单,在设置前不同学校的不同公共艺术课程可根据教学资源、学生特点、课程要求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