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春雨滋养花朵的自然现象,通过联想,比拟为生活中“妈妈喂宝宝”的情景,赋予了人的情感,丰富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意境。
幼儿诗创作需要对平凡生活中物象进行新奇联想和精心设计,将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内心熟悉的主观情意通过联想的构思方式融合一致,而达到意蕴丰富的艺术境界,同时使作品更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思想感情和精神需要。
3.抓住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保持一颗“童心”。幼儿的审美心理特性首先是动态的、感性的。同时,皮亚杰指出幼儿的思维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思维,因此还形成了幼儿思维的“泛灵”观念。幼儿诗创作构思运用的联想要实现其审美功能,必须切合幼儿的这些审美心理的需要。
首先,幼儿诗创作要通过联想构思出有“动态”的感性形象。联想构思的过程中除了事物间“形神”兼备,更要充分考虑到多用动作、情节的表现手法,避免枯燥、静态的描写。如幼儿诗《虫和鸟》:
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
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只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
作品不仅将无生命的“袜子”“手帕”通过类比联想,比拟为有生命的“多足虫”“白鹭鸶”,而且赋予它们动作,“在阳光下爬来爬去”“在微风中飞舞”,画面中的形象动了起来,这种通过想象,营造的动感十足的意境符合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
其次,注意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和“泛灵”观念。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使幼儿分不清思维主体和思维对象的界限,更容易把自己投射到对象身上。如当幼儿看到一只小蜗牛,就会想到“它是不是迷路了,为什么没有妈妈在身边?”从自身出发,将小蜗牛当成了自己。这种“自我中心主义”思维又形成了幼儿的“泛灵”思维——万物皆有灵,万物皆有情。比如,当看到墙壁因空气潮湿闷热而淌水,幼儿会想到房子是不是和自己一样太热而淌汗。在创作幼儿诗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孩子的眼光去捕捉,用孩子的心理去联想和想象,诗中多以孩童的形象,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物植物以人的情感。比如谢武彰的《春天》:
风,跑得直喘气,向大家报告好消息。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花朵站在枝头上,看不见春天,就踮起脚尖,急着找。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花,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
诗歌将两个意象 “风”和“花”通过类比联想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现急切盼望春天的喜悦情绪:风是“跑”得直“喘”气,花是“站”在枝头,因看不见就“垫”起脚尖急着“找”,一个“喘”和一个“垫”用得最传神,仿佛是两个孩子间报喜讯和听喜讯的情节,把急切而喜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诗歌将春天来临的自然现象,通过符合幼儿心理审美特点的一系列的联想和想象,构思出多个细节来描绘情状,以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和“泛灵论”的思维方式,用动态的、感性的孩童形象,构思出富于稚拙、幽默、欢快、有趣的情节。
最后,皮亚杰指出,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必然产生任意结合的思维方式,当他们试图获得自身活动范围以外的认识时,往往要对对象进行主观改造,他们将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东西互相扯在一起,而不管它们之间是否真正有联系。幼儿诗中的那些“荒谬可笑”的部分,正契合幼儿审美心理这种任意结合的思维方式。如《头发和胡子》:
小孩的嘴巴光光 ,小孩的胡子哪儿去了?小孩的胡子,都长到脑瓜上。
爷爷的脑瓜光光,爷爷的头发哪儿去了?爷爷的头发,都长到嘴巴上。
在这首简短的儿歌中我们感受到用幼儿特有的视野观察品评人类生活现象的可爱之处,从表面看荒谬可笑却透露出幼儿的稚嫩和天真,是从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出发进行联想构思的。
幼儿诗的创作要将幼儿的以上几点审美心理特征有机融合,用一颗“童心”去联想和想象,以幻想、比喻、拟人、夸张、荒诞等手法,创作出新颖别致、构思精巧、稚拙纯真的幼儿诗。
三、幼师生课堂上运用联想创作幼儿诗的方式方法
1.通过对幼儿诗的赏析与诵读,促进幼师生在幼儿诗创作中对联想的有效运用。
实际上,只有在反复赏析与诵读的过程中,才能加深对诗作的审美感受,才能更好把握作家的创作思路,感悟作品的深刻内涵,从而更深刻地掌握幼儿诗运用联想的原则与规律,由感性体验加强对理性知识的掌握,并最终有效运用于幼儿诗的创作中。例如,在鉴赏《汽水》这首诗时,通过初读感受了解作品对汽水的“气”的特征描绘,发挥幼师生自身就具备的良好朗诵技巧,以一种调皮的、幽默的语气来表现整首诗,从而感知作家把握事物特征、运用联想进行的创作构思。
同时,课堂内外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诗诵读活动。引导学生选取一些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联想丰富的幼儿诗,采取教师示范配乐朗诵、学生朗诵比赛,小组合作进行“组诗”朗诵比赛,甚至布置背诵若干首幼儿诗作为口头作业等形式,在不断诵读、不断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幼儿诗意境的审美感受,领悟作家的创作思路,体会用各种童真童趣的联想来构思的精妙所在,为幼师生用联想进行诗歌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运用“强力”联想的游戏方式进行联想的训练。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