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中职德育课由《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哲学与人生》四门主干必修课构成,而将《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教程。其实,在每门必修课的课程中,许多内容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都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道德心理教育、身心素质教育、人格心理要求和心理智能训练等心理要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健康心理的知识载体,是一套深受学生欢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笔者在中职德育必修课的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许多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适时地进行心理指导,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德育课教学实效。
本文重点阐述了笔者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哲学与人生》等中职德育四门必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对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蕴涵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到德育课程教学中,以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
一、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把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心理准备。具体如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