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思维是就同一事物从不同方向或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弥补单向思维的不足,可以提供多种结论以便比较,以利选用更切题更新颖更深刻的结论。
求异思维即寻求与常规观点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的思维方法。因其有不同于常理的见解,常常得到读者的青睐。作文求异并不难,难的是掌握求异的标准,即何种求异得人青睐,何种求异遭人白眼。因为文章虽喜新奇,但如新奇离了谱,变成了荒唐,变成了歪理,读者也是难以接受的。尤其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大多为教师,对此应当慎重,但慎重并不等于不要求异。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要让学生领悟求异的标准。其一,常理未穷尽者,可以求异,使其完美。如“勤能补拙”是常理,但它不完整,“补拙”除了“勤”,还要有智慧有远谋,要不中国以前的农民为什么老是摆脱不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呢?对此求异,破立结合,是有新意的。其二,常理已悖当代意识,可以求异,使人警醒。流传到今天的好些“贤文”、谚语、成语、经典格言是规范古代人们言行的箴言,代表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虽然其中大部分对我们修身养性维系人伦关系仍有积极意义,但有些是明显违背当代意识的,而有些人仍奉为“圣旨”,这就值得求异,值得辩论,以正视听。如下列常理都可寻求异议:人定胜天——求异为天人合一;安土重迁——求异为天下为家;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求异为桃李有言方可成蹊;君子言义不言利——求异为君子言义也要言利。其三,常理已被当代人接受,则不必求异,否则将被斥之为标新立异的歪理。
培养学生作文的求异创新能力的途径是多样的,以上所述只是其中寥寥数种而已。师生如果共同坚持下去,历经辛勤的耕耘,即便是疏于文化课学习的中职生,也必将收到作文创新的丰收之果。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