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们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潜力。大数据推动实现巨大经济效益和推动增强社会管理水平的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企业对人才细分程度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也对人才的团结合作、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我们培养的人才更适合社会发展和企业要求,因此也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过程中,更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方法
一、小组合作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1)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2)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每个班级总会有在图像处理课上学得特别快的同学,通过分组,将这些同学分到不同的组中,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能较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小组合作教学在图像处理课应用的优势及特点
通过小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思维以及习惯,使得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提升,使学生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容易适应社会,在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思维以及表达能力也得到提升。小组学习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得以加强,情感交流更多一些。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的认知更加全面,还促使学生其他品质得以提升,所以,应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推行课改,在图像处理课教学中引入小组学习,这对中职学生图像处理技术学习有着重大意义,为以后工作过程中提高沟通合作能力打下基础。
第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图像处理课堂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充分体现出学生是课堂和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小组合作使学生之间的沟通得到加强,通过分组,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匀分布在不同小组,每次在老师布置完作业后,各个小组先进行学习讨论,明确方法或分工后开始独立相关任务。因此将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进一步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落实图像处理技术课程预定的目标。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发挥想象力,从而有效发挥集体智慧。图像处理课程对应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任务大部分是修图、海报制作、网页设计等具有创新性和符合大众美感的内容,因此更需要小组内、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讨论和反思、展示、沟通、碰撞,慢慢形成和发展不同的、自身的设计风格。使得每个学生的特长以及优势都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第三,小组合作在图像处理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能力得以提高。该学习模式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能力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有吸引力的学习任务,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师在课堂上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引导,以及创设情境、培养竞争,并做好组间协调、润滑剂的作用,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并且能够充分激发每个组员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图像处理课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在图像处理课中的教学设计
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可以感觉到,由于图像处理课程具有容易入手、生动有趣的特点,多数学生对课程具有较大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学习方法等原因导致进行图像综合处理和制作不够熟练。学生面向工作岗位时很难优质地完成工作任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结合,缺乏系统、综合训练和智慧碰撞。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能够完成图像处理课程的项目式教学。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首先应让学生掌握图像处理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其次,对各个模块和单元知识进行汇总并进行综合操作,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融合。
(一)确定各小组成员
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基础均有所差异,如果想在图像处理课课堂中顺利开展小组学习,就应该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分工,以4-6人为宜进行科学分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