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历史教育是具体的历史运用
(1)历史教育不可违反客观事实
历史教育作为历史运用的一部分,必然有着历史学的一般特征,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特征即求真求实。历史运用是多样的,各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自身利益去解读与运用历史,但是历史事实与历史规律本身都是客观的,无论我们如何运用历史,都决不能违背甚至歪曲事实与规律本身。而历史教育确实要兼顾各方利益,满足多方条件,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以歪曲历史为手段去达到目的,这是进行历史教育最根本的前提。否则的话,历史教育将变得毫无意义。在这一点上,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都是相似的,只是历史研究的求真求实更纯粹一些。历史研究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或处于什么条件,对真实的追求是绝对以及无条件的;而在运用研究成果时,则可以有所选择或取舍,但还是必须以不违背真实性为前提。
(2)历史教育不可违反国家利益
在现今的史学界,“阶级性”这个词已经逐渐被淡化。在历史研究中确实可以不提阶级性,但历史教育的阶级性则是必然存在的。由于历史规律没有阶级性,所以人们在做历史研究的时候,阶级性成为了干扰因素,为使研究结果尽量客观而去淡化阶级性是应该的。但对于历史教育,是以培养国家所需人才为其中一个目的的。国家对其公民必然有着自己的诉求,社会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要求,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民要求,这是不可避免的。而历史教育作为历史运用的一部分,是有国家运用历史学成果而为达到一定培养目标所进行教育的成分,所以历史教育必然会符合国家利益。因此,完全去政治化的历史教学是不存在的,我们能做的只是防止过度政治化,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不违反国家利益为前提。
四、对历史教育本义的反思
把历史教育归类于历史运用,与历史研究区分开来的目的在于更加强调历史教育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无论如何表述其依然是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在本文的讨论中,历史研究是历史教育的基础,历史研究的成果则更像是被用来完成教育目的的工具,历史教育不能违背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功能。当然,历史学确实是一门伟大的学科,而从国际上看,历史教育在各国的教育中的权重也是越来越大,而历史教育在教育功能的某些方面确实尤为突出,如教育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学生批评思维等。但不宜越过教育学的范围而过于夸大历史教育的功能,这样做只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对历史教育的功能挖得过深,或许会使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在理解上都会产生困难,更谈不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了,而我们也应该明白,这些中学教师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笔者认为,在做历史教育研究的时候,撇开历史研究的干扰,以历史运用的思维做思考,多考虑中小学教育的一般要求以及一般规律。如历史教育中的公民教育与培养批判思维,即可分别对应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只是历史学科在这些方面能够发挥出其它学科所没有的功效。至于全人类普适价值观的讨论等则更像是历史学在人类社会研究中的运用而不是在教育中的运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进行一定的灌输与探讨,但把它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历史教育其中一项功能或许就不适合了。
参考文献:
[1]葛剑雄.历史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赵亚夫.追寻历史教育的本义——兼论历史课程标准的功能[J].课程.教材.教法,2004(03).
[3]李振洪.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邱 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