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罗梓豪
摘 要:唐寅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同时又与文徴明、祝允明、叙侦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唐寅早期创作风流倜傥,后期因科案下狱并被贬为吏,从此一反常态,流连于风月场所。唐寅出师于周臣而青出于蓝,后师法沈周,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亭榭楼阁,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以及文人逸士的闲雅生活。其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风骨奇崤,能自出新意,深得李成、范宽、李唐、刘松年诸大家笔法窍要。
关键词:唐寅;山水画;成就;技法;风格
一、绘画启蒙
唐寅早年习画于周臣。王世贞曰:“周臣,别号东村,亦吴人,所得宋郭、李、马、夏法尤深。其用笔视唐生亦熟,特所谓行家意胜耳。唐每有酬应从臣,磅礴始落笔。”唐寅随周臣学画是早年的事情,后来画名也逐渐超过了周。有人问周臣,作为老师,为什么反落后于学生。周臣很诚恳地总结道:“但少唐生三千卷书耳。”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唐寅的画多书卷气,两人的绘画虽然有点类似,格调却截然不同,唐寅的风格要比周臣高许多,因为周臣“于宋人摹李、郭、马、夏,用笔纯熟”,而唐寅不仅画宋人的风格,还学元四家的风格,所以唐寅的山水画是以北宋画为宗,南宋画为骨,加入元画之韵,明画之貌。
造成唐寅后来绘画名气在周臣之上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唐寅还有一个老师——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沈周。唐寅在十五岁的时候就结识了文徵明,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十分喜爱唐寅,“爱寅之俊雅,谓必有成,每每良宴必呼共之”,只要有机会文林就会把他介绍给其他人,而沈周又是文林的好朋友,所以唐寅通过这层关系结识了“吴门画派”的开山鼻祖沈周。其实唐寅并没有正式拜沈周为师,正式拜沈周为师的是文徵明,而唐寅当然不会错过此学画的良机,也追随沈周学画。《吴郡丹青志》中有记载:“评者谓其画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沈周对唐寅的绘画影响,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贞寿堂图卷》就是唐寅为沈周的母亲庆寿而画的,所以唐寅和沈周即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三十岁前唐寅的山水画风格就是学沈周的。沈周的画,基本是从元人脱胎而来的,吴门画派的前驱者之一杜琼在《题沈氏画卷》中评价沈周“启南所画,素善诸家。今又集众长而取之,其能返其本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沈周在绘画理论上有错综古人,南北兼宗的观点,而唐寅的也具有集众长的特点,这明显也是和与沈周的画学思想有密切的联系。
二、唐寅山水画分期研究
1. 唐寅早期受到元人影响较大,类似沈周、文徵明画貌的细笔山水
《贞寿堂图卷》是唐寅现存一幅有记载的最早的山水画,据后纸吴一鹏题诗所署年款“丙午年”,可以知道那是唐寅十七岁时所画,那唐寅则属于早熟型的画家。画中近景线条似南宋法,又有元画法之柔;皴法乃拖泥带水皴,笔法纯熟;远景用淡墨披麻皴并渲染,有淡墨轻岚之意境。从布局、笔墨和意境上看都接近“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抓住某种景物所具有的寓意,烘托人物的精神本质,如《贞寿堂图卷》画中的茅屋里的正中心的坐着一个老妇女,他前面正有一男子对她拱手弯腰,《贞寿堂图卷》是唐寅为沈周的母亲庆寿而画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那个男子就是唐寅的老师沈周,他正拱手弯腰的向他的母亲祝寿呢,而屋前围绕着苍劲挺拔的松树,这就是在衬托贞寿堂的真正主人——沈周的母亲,同时也表现出了松树和作者本身的同一。这种画的意境深邃,对于只有十七岁的少年而言,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事情。而这种绘画的特点都可以在沈周和文徵明的作品中找到踪迹,如沈周的《南山祝语图卷》、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
2. 唐寅中期的山水画作品是以宋画风格为主,这也是唐寅较为重要的一画风
其中包括两种类型,一类师于北宋,《函关雪霁图》里王诜的清雅,但此类都有南宋小斧劈皴的风格因素。一类为南宋院画风格,此类作品受周臣影响较大,李唐、刘松年笔墨痕迹较重,山石多用斧劈皴,笔力老硬,在勾成石面后,以侧锋皴成,皴笔短促紧密,画面快面明暗分明,给人以森严挺劲、凝静磊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