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作为潮州市的窗口学校之一,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重点,立足于“用传统文化精华宝库,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将经典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肌体,植养人文底蕴,引领师生“立国德,为人德,树身德”,创建共同成长的精神文化家园,放飞立志强国的教育新梦。
一、环境构造与课程建设
1. 环境育人显匠心,传统精粹导德行
墙体无声,文化有痕。我们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做到因地制宜,整体建构,符合特点,彰显特色,展示“五德传承、潮州精粹、创意童坊”的楼梯文化、“开心书吧、科技魔方、英语乐园”的走廊文化、“特色班级、温馨之家、保洁精灵”的级段文化、“交通提示、安全卫士、逃生窍门”的安保文化,让校园的和美渗入师生的心田,实现环境育人。
2. 相约传统精文化,彰显立德软实力
早晨,步入学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透过学校这本“敞开的巨书”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楼道中间电子屏幕开设的“一分钟课程”,精选《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儒家经典、格言警句等,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每周一句古训格言”培训,每天在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让学生在进出校门的短短一两分钟里齐声诵读。荡漾耳畔的是旋律优美的《古诗新唱》:“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伴着熟悉轻快的韵律,孩子们开始了晨间诵读古诗词,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和学习进度相结合,篇目分解到各个年级,利用晨读时间熟读成诵,课间唱时分学唱古诗歌谣,午写时段以古诗为素材练习书法,“读诗、唱诗、书诗”一脉相承,以诗养德,翰墨铸情。课间,操场上学生和着抒情的古筝配乐,边诵唱边做着融入了朗诵、歌唱、舞蹈、太极、剑术等元素的特色课间操“弟子规操”。
二、师资培育与活动拓展
1.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学校倡导教师“与书为伴”,组织老师们学习《论语》、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等特色教育书籍,阅读经典原著以扩展视野,强化内功,提高教师传统文化人文素质。同时以“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活动浸润教师心灵,要求教师将自己读书的收获、教育心语、随笔、叙事等写下来,上传到博客,并利用每周教师例会前5-10分钟轮流进行读书分享交流。学校还定期举行青年教师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教师文化素养比赛,聘请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韩山师范学院教授、市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莅校担任评委。
2.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学校在每个楼层的走廊弯道处分别建设了“起点、七彩、墨香、悦读”等开放式“书吧”。开展“流动书籍,开放阅读,诚信借阅,自主管理,共享悦读”的活动,以年级为单位自主管理,设置“诚信借阅留言卡”,营造“诚信借书,诚意推荐”的良好读书氛围。每班推荐“小小图书员”管理,每两个星期组织学生更换一次图书,方便师生随时阅读感兴趣的图书。在此基础上,学校以创建“书香校园”、“书香年级”、“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系列活动为契机,提倡“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每年都举办读书节活动。
三、经典诵读与民艺美育
1. 诵读千古美文,争做“传美”君子
我们以经典诵读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经典诵读活动夯实校园文化特色,除了利用升旗仪式,开展“晨光小天使诵讲”“每周一句古训格言”“诵经典,学感恩”朗诵等展示之外,每学期还倾力组织“经典诵读展示月”。
2. 领略传统技艺,秉承民族艺术
我们采用网上学习和实地参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学生了解潮剧、铁枝木偶的历史与现状,知晓潮州陶瓷、木雕、刺绣、功夫茶、美食小吃等传统技艺的特色与制作流程;利用雏鹰广播介绍民族乐器,欣赏经典名曲,鼓励学生学习、掌握一项传统技艺;结合时节,举行传统小吃制作、传统手工制作、潮曲PK、绘画、书法、器乐等精彩纷呈的竞赛活动,并精选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举办“春联展”“花灯展”“征文展”“摄影展”等。
3. 玩转传统游戏,体验民族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