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具有一定经验时,往往容易“念经”。同一面孔,同一腔调,同一形式,势必造成学生视听的麻木。常教常新应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自觉。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改进、机变应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硬道理”。教学环节的一个小小变动,常常会带来学生思维与行动的“大动”。拿极常见的字词教学来说,常规是正音,朗读,释义,往往收效甚微。后来我把这几步都略去,单让学生用生词写句子,上课时指名或自由展示,让学生评判好坏,用语当否。通过这一小改动,不但读音、正义的问题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化被动为主动,将字词的认识理解上升到积累运用,将认知转化成能力。
以往讲到《中国石拱桥》的说明顺序时,任我磨破嘴皮,学生也不明白什么是“由一般到个别”。后来再上此文,我先别开这问题不讲,而是让学生按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将“人”、“男人”,“成功男人”、“痛苦的成功男人”排列起来,再稍事点拨,学生马上明白了由“石拱桥”到“中国石拱桥”再到“赵州桥”、“卢沟桥”是什么顺序了。
科学的方法指导,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智慧源泉。关于这一点,在作文指导方面本人最有感触。中考前的作文指导中,我列举了一些近年出现的单字文题,先让学生任选一道构思,告诉我思路与立意,学生普遍反应冷淡、底气不足。之后,我“导”给学生“前加后补”的方法,通过扩充内容展开联想与想像。随即让学生选择“网”试一试,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有的说“撒网”,有的说“网开一面”,有的说“法网恢恢”,有的说“关系网”,有的说“人情网”,有的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说“互联网”,还有的说“蜘蛛结网的故事”……课后让学生任选一道文题依此法作文,批阅过程中发现很多有新意的佳作。如以“楼”为话题的作文中,有对楼市火爆的思考,有的写了都市跳楼现象,有的围绕楼上楼下叙写邻里故事,有的从“万丈高楼平地起”中纵议人生之路的问题,还有的从“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中诠释不要被表面虚幻的美丽迷惑的道理。
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智慧
教学创新,取决于活动有无创意。教学设计如果对学生的“味口”,学生就会买你的账,你就会占领学生的“市场”。
上《绿色蝈蝈》时,我设置了一个拓展延伸题:动物颁奖大会,请模仿示例,把提供的奖项(也可增设奖项)颁给适合的动物,并用颁奖词的形式说明理由。
示例:我把五一劳动奖颁给蜜蜂,理由是蜜蜂一生非常勤劳,他早出晚归,不辞辛苦,到植物开花季节,更是忙碌不息。他日均出行十次,每次出行要采1100到1446朵花才算完成任务。
参考奖项:最佳着装奖,最具智慧奖,最美歌喉奖,忠于职守奖,最佳团队奖。
结果把以往很沉闷的一课上出了活力,发言活跃,很多学生语出惊人,让学生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学习。
为了唤醒学生某些沉睡的东西,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时,我设置了三道题:1、假如你是法官,你会定人类什么罪?2、假如你是原告律师,你将怎样起诉人类?并从文中搜集人类的犯罪证据。3、假如你是罗布泊的小草或胡扬树,你会对人类提出什么诉求?学生反响很不错。对第一道题,有的定人类滥用资源罪,有的定盲目开发罪,还有的定无知罪等。每定一个罪,学生都有期待,处处都有舒心的笑。第二个问题可以说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延续。李俊聪登台后,大模大样地模仿了律师事务所的口吻:尊敬的法官大人,我作为原告律师,我起诉人类犯下了剥夺子孙生存权罪。罗布泊原是一片生命的绿洲,周围野鸭无数,鱼鸥成群,良田万顷,可是经过人类的无序、无节制的开发,如今变成了一片沙漠,如果不是人类的无知,这里将养活我们多少的子孙后代?他的发言博得了阵阵掌声与笑声。学生评论说,有律师的范。到第三题时,已把课堂推向了一个高潮,有几位甚至当堂争执起来,大有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的架势。有的人要求人类立即恢复罗布泊的原貌,有的希望判处人类终身劳役,有的要人类赔偿精神损失……不一而足。
营造创新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培植创新的环境,营造创新的氛围,提供创新“温床”,是每个语文教师的义务。特别是在阅读教学和名著阅读指导方面,更应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