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针对活动场地有限的情况,大力开发课间文化,营造浓郁的“活动育德”氛围,实现体智“双赢”。我们鼓励各班寻找生活、课堂与课间文化的结合点,将学科内容、生活热点、人文话题转化为充满情趣的课间活动形式,编创出富有新意、为学生喜闻乐做的课间游戏活动。学校对师生编出来的创意活动方式,以其班集体作为活动名称的前缀,进行全校推广运用,让师生的创意和经验得到共享。课间传统游戏文化的创作、征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把国学经典诵读融进传统的丢手绢、跳绳、踢毽子、拍手歌、猜灯谜、跳格子、跳橡皮筋等十几种有益身心的课间游戏中,自编成“国学传统游戏”,妙趣横生,其乐融融。
4. 亲历传统节日,感受民俗魅力
我校深掘春节、元宵、清明、端午、重阳、中秋、冬至等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教育因子,营造节日文化的全方位熏染氛围。我们以少先队为主阵地,以“体验传统节日,追寻文化之魂”为主题,全面拓展教育形式,开展争当传统文化小传人“八个一”活动,即“写一副春联或书法作品、画一幅国画年画、制作一套传统节日贺卡、讲一个传统习俗故事、学做一种传统小吃、做一件传统手工、游一处名胜古迹、写一篇节日体验日记”。队员们在活动中了解多彩的民俗节日文化,感受民风民俗的魅力,并将这些所见所闻所感带回课堂,带进习作,给课堂教学注入生动、多彩的“体验活水”。
5. 采撷经典元素,创编“传美”童谣
语文组指导学生开展以“传承文明典范,规范校园行为”为内容的“传美”童谣创编,引导师生从“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安全自护、感恩教育、集体活动”等影响学生一生素养的方面去搜集歌谣素材,结合校本实际,进行加工整理,参加校园“传美”童谣大赛,并将优秀童谣汇编成集,在校园里传唱。如301班刘悦淳同学创作的《行为规范我遵守》:“我是区实小学生,言行举止要规范,从小养成好习惯。上学时候不迟到,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道声早……”。师生合作创作的《尊师谣》《文明礼貌三字歌》《十大规范》等脍炙人口、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校园“传美”童谣,明确告诉学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成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道德培育的微型育人课,受到家长、师生的一致欢迎。
责任编辑 魏文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