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激发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三、创设时事情境,与时代共进
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它是与时代形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应收集时事情境灵活地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从思维到行动上都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共进,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例如:在学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中的“文化传承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出示大屏幕“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设问:“会徽”中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蕴涵了哪些新的生命力?同学们通过思考踊跃发言、各持己见,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再如:在学习“财政的巨大作用”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景:2006年7月1日,我国著名的“天路”——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其中,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初步设计总概算为330.9亿元人民币。设问如下:
1. 假如你是私企老板,你会投资吗?为什么?
2. 青藏铁路的投入是国家财政的什么支出?
3. 财政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以青藏铁路为切入口设计情景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可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这样,才能让绝大多数学生从“陪读”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参与教学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教室收看12点的“午间新闻”、不定时地“新闻调查”;还可以根据国内外的重大事件适时举行热点专题讲座,如“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党的“十七大”专题和抗震救灾等。当然,政治老师平时应多听多看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关心国事,理解世界形势,在教学中紧扣时代脉搏,随时向课堂引入新事例,不断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最新情景资料补充教学内容,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时空距离,使政治课更富有时代气息。
责任编辑 黄日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