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滘中学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化能力,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创造性地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满足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教师也才能在工作中找到自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确定目标,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学习,促使教师形成专业发展理念,促进教师自身职业综合素质的完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一批科研骨干和教学能手,整体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准,让教师更加关注在新形式下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特别需要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能力等。
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让教师主动地规划、设计自己的专业发展,自觉利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专业发展途径,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加大教科研力度,建立2*2互助共进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提升相应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支持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向“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方向转变。
按照“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实践深化——再总结提升”的基本研究思路,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
二、立德树人,完善教师人格特征
教师不只是把自己的知识、学问传授给学生,更要成为学生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这不仅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首先,教师要有自我专业追求,体现在行动上就是要拥有专业探索的精神。我校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教育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内容来抓,加强对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政策法规教育、敬业爱生、乐业奉献与为人师表教育,同时,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激励教师树立高尚师德形象,树典型,讲正气,努力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新型人际关系,激发教师的专业追求。
其次,在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品位意识等四种意识的基础上,形成学科教研、年级教研、学校集体教研等多种形式参与的动态教研活动,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环境,营造一种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氛围。
第三,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设定标准:(1)具有以有效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学能力;(2)具有对“研学案”设计的独创性;(3)具有以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和开展教育改革为主体的教育科研能力;(4)具有以班主任工作为基础的学生管理能力;(5)具有包括教师自身素质改进、客观条件改善、专业发展模式和途径选择、专业发展策略以及预期的成果的评价等方面的能力。这对教师分析自身的专业发展、自我专业知识的结构、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教育教学风格等,有正确的认识引领。
三、建立“学”的方式,更新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更新万象新,观念陈旧万事依旧。我校要求教师把改革当作一场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过程,切实把自己的教育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方向上来。
促进教师改变观念的最好行动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一方面,通过学习,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思想道德水平,使教师树立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崇高理想,增强献身教育事业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可以开阔教师视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