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的要求,作为课程改革实验的数学教师,我在教学中尝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数学练习课教学。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不仅要保证学生独立做作业的时间,又不同于新课和复习课,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设计练习课时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练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练习的有效设计
为了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让学生通过练习成功地达到学会知识或技能的目标,并发展思维,教师首先要了解课堂练习设计的基本策略。练习题的设计不能“唯本”,最好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课外习题的设计不能一味的追求高难度,而应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略加拓展和提高。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练习课》时,我先设计了基础练习:C=62.8m,r=?m,C=21.98cm,d=?cm。接着设计: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c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基本练习是应用的最低目标,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因此设计要顾及现实性,要顾及全班每个学生,让他们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这样的安排紧密地衔接书本习题,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
二、练习的有效调控
练习次数的多少不会完全决定练习的效果,因此,课堂中应避免机械的重复练习,教师在掌握了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之后,还应在练习过程中加入调节的手段,以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教师监控学生练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室中巡视,向有问题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二是定期扫视练习中的学生,以使学生专心学习。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对待。如果教师不仅指出了学生的错误,而且还帮助学生找出了导致错误的原因,这对练习效果的提高是很有利的。使学生从对错误的认识中得到改进,是教师开展练习指导的有效策略。如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练习课》时设计了跳火圈的练习。(有对和错两个火圈,请喜羊羊选择一个跳过去,全部跳对才能通过)
1. 把一块蛋糕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这块蛋糕的是■。
■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等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个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的一个整体。■
3.1米的■与5米的■一样长。■
4.淘气的钱比笑笑的少■,笑笑的钱就比淘气多■。■
通过练习使学生准确地判断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正确建立单位“1”的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降低难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学习的自觉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三、练习与生活密切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学分数和百分数的解决问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假如我们班36人去天目湖游览,门票每人15元,40人开始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1种方案:全班36人不够4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36张共花15×36=540元。第2种方案:因为4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所以就买40张,需要花15×40×80%=480元,比第一种少花60元。第3种方案是买40张花去48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60元,相当于买36张只花了420元。这一练习综合了“打折”等知识,具有实际意义。
又如学习《分数的意义》,能用分数说一说下面的图吗?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