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练习要呈现多彩
理解数学来自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使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练习课正好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一展才华,从而激励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教学《分数的意义练习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在美丽的大草原里,懒羊羊被灰太狼抓走了,喜羊羊想去营救懒羊羊,但是必须闯过下面6关,它想邀请同学们一起去闯,你们想不想去?这个情境迅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又如学习《数的整除》这个单元后,可设计让学生猜猜老师电话号码的作业,猜出后,拨个电话给老师。( )一位数中最大的质数。( )最小的合数。( )比所有自然数的公约数少1的数。( )一位数中最大的奇数。( )5 的最大约数。(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号码后,拨通后接电话的果然是老师,学生觉得十分有趣好玩。
五、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学生们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如教学《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根据图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解答吗?在四人小组中把问题写在练习本上,看哪一个小组的数学问题最有创意。这道练习题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给学生提供充分创新的空间,让他们在学习上从模仿走向创新。
总之,在数学练习课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让他们根据认知特点和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织,形成并牢记知识结构,促进优良课堂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