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重偏旁部首含义的解读,理性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和指事字的特点,加入一些对汉字字理的分析,充分开发学生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注重对生字偏旁部首的解读,让学生认识偏旁部首的含义,直观、具体的展示教学内容,进一步分析字形,理解字义。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例如,在学习“问”“同”等半包围结构的字体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展示其书写顺序,帮助学生理解其字形、字音和字义,区分这两个字的异同。例如教学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拍手歌》时,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比较“孔雀、大雁、老鹰”和“锦鸡、黄鹂、天鹅”这两组字的加点的字的相同之处。让学生知道古汉字从“鸟”从“隹”没有什么区别,字形也是一只鸟的形状。这两个偏旁的生字大多都是与鸟类禽类有关。除了认知生字的偏旁部首的含义,还让学生归类认识的带“鸟、隹”旁的生字,比如“鸡、鸭、雏、雌”等生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举一反三,理解与思考同步,提高学生的辨字能力。
三、注重识字方法的归纳小结,科学识字
学生从入学开始,逐渐学会了一些识字方法,比如常见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简单的识字方法,随着孩子智力的发展,我们可以用案例教学的方式给孩子增加一些更有趣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1. 编字谜乐记字形
在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孩子对猜字谜也颇感兴趣。经过案例教学的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下课后交流,学习气氛非常活跃,比如字谜: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男:田地上的力量。学生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同学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 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案例教学,用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教学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这课时,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跟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也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佩戴在身上。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学生讲完故事后除了懂得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外,老师还让学生想想其他带“贝”旁的生字并积累相关词语。让学生加深这类字词的识记。并进行拓展思考:铜镜,金字旁与什么有关?珠宝,王字旁与什么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编写特点,再用讲故事的方法,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学生自己模仿创作“金、王”字旁的故事。
四、注重语文在生活中的拓展运用,综合识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生活。陶行知先生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识字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例如教学《中国美食》时,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炒、煮、炸”等识字方法,让学生知道制作“水煮鱼、蛋炒饭、炸酱面”等食物时用到这些方法,在美食中认识本课学习的生字。并让学生说说写写家乡喜宴的菜式,拓展生活常识,增加识字量。使学生将识字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汉字,使小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还可以提高识字效率。
儿童学习汉字既要通过视觉、听觉感知字音和字形,又要理解字义,做到会写能用,是从感知到理解到运用的过程。案例教学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更有利于在渗透和整合教学内容中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魅力,使识字教学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识字的能力。
【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市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学科案例教学研究”(课题编号1201730069)的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