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粗暴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侧重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充分参与和主体地位的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归纳、演绎、推理、总结、反思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VB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因其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直观性强(编程时采用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环境),更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有一个案例的准备和积累过程。如果说案例分析是个知识的解压过程,那么案例的准备则是知识压缩过程。虽然目前中职VB教材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案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未必够用、实用,这就要求教师动手选取或编写案例。案例的选编工作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序曲,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案例的选取或编写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尝试动手选取和撰写案例,下面谈谈在这方面工作的策略。
一、要注重案例的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求知欲和渴求,从而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新知识的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讲解VB中的图形控件与时钟控件时,笔者引入了打靶游戏的案例,运行界面如图1所示,这个案例一呈现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家积极进行讨论,连平时上课不怎么听讲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了,在学生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教师很轻松地就引入了今天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学生也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
二、要注重案例的针对性
1. 案例对知识点的针对性
教学内容在每堂课的教学当中,所选用的案例要操作简单,结构明了,案例所涵盖的知识点要有针对性,知识点要把有相关性的才结合起来一起教授,不要选用有一大堆新知识的案例,这样对于学生而言,不易掌握和理解。例如在教授VB三大控件: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时,选用的案例就要针对性的集中在这三个控件当中,不要再引入其他新的内容。笔者就设计了计算圆周长和面积、球体积的案例进行新知识的教授,如图2所示,通过一个简单明了,操作简便的案例把用到的三个控件很好地应用,学生也易接受和理解。
2. 案例对教学对象的针对性
中职学生普遍文化知识水平较差,对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有畏难、畏学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的选取时,要充分地考虑教学对象即学生的接受能力。尽可能地选取学生喜闻乐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的案例。不能不切实际地追求案例的深度和广度。如在分析循环结构的运行过程时,选取简单的累加案例,是非常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再如,在介绍IF选择结构时,大部分的中职VB教材中都采用判断二元一次方程是否有解的这一实例。但中职生大部分都非常怕学习数学,数字基础也比较差,用这样的例子既枯燥学生又不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多年来都是将这一知识点融入到模拟江苏卫视“一站到底”制作如图3所示的答题系统这一案例中来。这一教学案例《我也能战出<一站到底>》也因为学生的“乐学”效果明显而在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时荣获一等奖。
三、要注重案例的恰当迁移
案例的迁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原有案例的基础上逐步改变或增加一些条件,就可以过渡到新的案例,从而把应用进一步引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