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可以根据文中的内容进行补充或扩写。如《穷人》一文当渔夫知道事情后是怎么想的,引导孩子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描写的,丰富内容。
4. 借助影响,尽情释放想象——豪放情柔各自思,盈盈写,何必论高低
在想象作文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或消极的情感都会互相感染。特别是教师的情感,对于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因此,不管课上课下,教师要身体力行去影响孩子。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培养。老师给学生提供想象空间,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那么,我们怎样正确恰当地评价孩子稀奇古怪的想象呢?有老师特别提出要研究“大胆的想象创作训练”。“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写作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信任、宽容和正确的引导,得益于天天和他们在一起的老师语言反复刺激和情不自禁的模仿学习。”孩子的想象是自由的,他们不受知识的限制,应让他们淋漓尽致地表现。对于孩子大胆的想象,独特的创意,我们不应多加批评或是有一些语言性的暗示限制,如想象要合理、要接地气。这其实是以成人的眼光在要求孩子。因此,我们应该放开手,让他们在想象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尽情写,何必要用“合理、结合现实”之类的话去匡住孩子的思维呢?尽管会遇到风雨,但,如果你能打开另外一扇门,你会发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比如,我现在带的班,我平常自己喜欢写一些随笔记录生活,跟我的孩子同题异构写作,还给我的孩子印刷了一本他自己的小学作文集等,这些事项我常会跟学生一起分享。现在我班有十几个孩子也在进行生活记录或小说创作,有科幻小说,有儿童文学,动物小说等,而且这十几个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学习就很好的优等生。他们可以说大部分是受到老师的影响,不由自主地拿起笔记录自己的心声。
有人担心我这是教学生虚构,是让学生撒谎,是教给学生虚情假意。虚构不是撒谎,虚构是创作,是在文艺创作中概括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旨。虚构的材料可以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正所谓,故事是假的,情是真的。
5. 借助赏析,完善想象内涵——闲赋暇吟心自痴,落笔处,轻收悠雅思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我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参与批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让每个学生懂得批改最基本的要求: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有几个;有没有病句;至少找出同学作文的一个优点。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都能围绕这5个要求写出批语了。学生熟练掌握了一定的批改技巧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审查主题思想;通过修改,使主题鲜明;审查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典型的、生动的留住;审查结构: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过渡是否自然;审查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描写是否生动,想象是否合理抒情是否自然,说明是否准确;审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明白、通顺。总之通过过“增”、“删”、“调”、“改”来完成批改工作。互相交换批改更有利于刺激学生思考,令学生有被“确认”,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觉。而这种被认同和赞赏的感觉会转化为一种“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激励孩子学好作文。
我再全部收上来进行二次批改。在二次批改中,我注重对小老师的评改做出点评,肯定小老师的付出与进步,让他们在评改别人的作文中既会赏析他人的文章,又会赏析自己的能力,从而变相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习作教学要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更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书面表达能力一步步提高的成就感,其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写一手文质兼美、具有独特个性的好文章,最终引领孩子走向文化的殿堂。而想象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朵奇葩,只要我们语文老师有心而为之,我们孩子的作文一定会“映日荷花别样红”。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