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利用范文策略,让学生学会如何写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 “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一直在模仿。不仅模仿书上念的,也模仿四周一切人说的和写的。” 不管是说话还是写作,模仿是学生作文开始的第一步,范文给学生提供最直接、最形象的写法指导。可以“依葫芦画瓢”的完成作文,形成框架之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掌握“如何写”。
3.3 将写作困难归类,让学生更好的写
学生作文中常常出现的用词不当、句子不通、条理不清等毛病,这需要我们进行引导和校正。
3.3.1 错别字多,引入换词法
将作文中错别字挑出来进行校正听写,不过关抄写,过关就不用抄,减少常用字的错字、别字。写作过程中拿不准的字要力避,或换一种说法,比如“感受”换“心得”“想法”,“奇葩”换“奇怪的人”等。
3.3.2 卷面不整洁,学会衔接处理
平时要让学生养成规范写作意识,写作中书写能美观的要美观,不能美观的,要尽量做到工整,如果出现大段偏题写作,不用管,将错就错,千万别涂成墨猪,用衔接性词语转接过来即可。
3.3.3 三段式,段落臃肿,要学会切割减肥
写作中要学习分段,段落数量控制在五段到七段为宜,段落应以思路为划分标准,段与段之间最好有过渡,实在不会分段的开头结尾段各一句话,其他段每七行左右断开,断四次,加起来也有六百字了,也不会太拥挤了。
3.3.4 结构不完整,学会造句防止跑题
很多同学不会开头和结尾,那就把文章标题嵌入,即可提醒写作主题,又让文章结构显得“完整”。
3.3.5 内容不知所云,要进行主题说话训练。
写作文就是说话,把话有中心地说明白。平时微信朋友圈聊天很多同学聊得很顺畅,进行群体主题写作,作文配图发微信朋友圈,大家点赞或者找茬,帮助提升有中心有主题的说话。
3.4 借助家长、校园节日、社团活动等各方力量,营造写作长效机制
如果说有趣的方式和温馨评语对短期作文兴趣的激发效用很大,那么针对作文写作困难转化过程的反复性问题则需要建立作文写作长效机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能够综合学校各项活动、家长、社团等的力量,那么帮扶完成写困生到不再为写作烦恼的角色转变可以完成。
3.4.1 利用活动主题任务群写作驱动,增强写作的读者意识训练
学校每个季度都有很多的活动,同学们也非常有兴趣参与校园节日、社团活动等。如果能根据活动推动写作任务群,让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的文字工作,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以环保节为例。活动准备阶段要完成环保节活动计划方案、活动通知;活动过程阶段会按计划进行环保知识大赛(串场词)、插花比赛(花艺说明)、植树活动(活动致辞)、外出参观(污水处理厂、气象站等)(参观函)、环保手抄报(环保小故事、诗歌等)、环保节黑板报评比活动等;活动总结阶段要完成各活动总结、推送微信稿、发教育信息网新闻稿。这一系列的活动下来,写作目的、要求明确单一。这个过程的写作看似复杂、困难,分项指导后,因学生深度参与活动,成就感强,写作兴趣浓郁,这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写作读者意识的训练都是很好的助力。
综上所述,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综合考察。它不仅需要学生拥有足够的观察能力,足够的素材,还需要学生能充分的调动储备,能根据题目说出所思所想,用积累的故事,所见所闻,阐述对主题的理解或观点表达。作文学习,比其他的学习更有难度,但在进行归因分析后,根据不同的写困生进行分类辅导后,发现写困生是可以进行转化的。初三(6)班44个同学从最初的一半学生不写作文,到现在只有一个学生不写作文,其他的同学基本可以保持完篇,说明策略还是有效的。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