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不到位是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有效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执行力的策略,供学校管理者借鉴。
一、统思想
一所学校只有把德育工作内化为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景,把学校的德育管理目标与个人的奋斗目标融为一体、与个人的荣辱联系在一起,才能激发每个教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工作。
当前大多数的学校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谈到学校的德育管理目标可能就是校长个人一厢情愿的想法,或者只是写在纸上的文稿,没有真正地成为大家所认准的目标。所以,学校首先要根据自身德育工作新形势,摆正德育与校长管理的关系,摆正德育与教师教学的关系,摆正德育与学生学习的关系,统一思想。各处室、各年级组、各班主任根据学校的德育工作规划制订具体德育工作任务,细化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这样的目标任务不再是学校领导的单方面要求,而是全体教职工共同奋斗的目标,大家定会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二、定制度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普遍存在口谕式、经验化的粗放式管理,比较忽视制度建设,或没执行好制度,基本上是用来应付检查或留档用的门面制度。没有制度的约束与保障,德育工作难以有效推进。要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执行力,必须制订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与实施细则,以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
所谓“谋事在众”,制定学校的德育工作制度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复讨论、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在修订完善学校的德育工作制度以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汇编成工作手册,人手分发一本,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学习分享。通过学习分享,不断强化认识,大家自然而然地依章按规做事,执行力的提升就有保障了。
三、抓队伍
《荀子·议兵》上提到:民齐者强。要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执行力,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对其领导。要打造一支有执行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必须像“蜜蜂”社会一样有效分工,在工作中大家明确职责、取长补短、相互督促。比如校长负责整个德育统筹工作,出想法和方向,副校长负责按照校长的方向出策略,德育和教务主任负责德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执行,教师员工的本职就是落实执行,像蜜蜂采蜜一样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完成上级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只有分工明确、职责到位、风险共担,才能使德育管理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与此同时,要不断强化德育队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以此提高教职员工工作的速度与效能。没有很强的个人素质,没有完成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即使教师愿意做、用心做可能出来的效果也不好。因此,一所执行有力的学校,必然更多关注德育队伍的专业发展。
要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执行力,学校还要用好一支强大的“编外”队伍——家长。学校的各项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如果家长德育意识薄弱,缺乏对孩子的各种德育教育,并且忙于工作而没有尽到对孩子的监管义务,学生在学校受五天的德育教育与熏陶,往往在家中过个双休日就会消耗殆尽,学校一直处于孤军作战之中,“5<2”的现象频频出现。学校要想方设法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促进同步教育的高效、协同发展。
四、正态度
近年来,国家着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有很多中高级以上的教师月收入早已超万元。在教育压力越来越大的环境下,很多老师的工作心态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们选择安逸生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执行力,首先要摆正老师的心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