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小学想要得到更多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教师就应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而工作场学习是教师发展终身学习的策略,可以促进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够增强职业选择的有效性,可以作为民办小学教师进行自我提升的主要方式,从而更好的适应学校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因此,本文着重于研究民办中小学教师在工作场学习中的困境与对策。
一、民办中小学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困境
(一)民办中小学教师工作场学习与繁重的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
1. 民办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
据调查,民办中小学教师一周的课时量,主科(语文、数学)在12-14课时,平均每天在2到3节课,同时主科教师还有早读,副科和学生作业、小测、练习册、试卷等常规的工作任务,承担和学生家长沟通与联系的任务;同时还要兼负备课,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做课时计划和记写听课记录、学习笔记以及管理学生和学校安排的其他各种工作。
2. 民办中小学教师承担的非教学任务重
民办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常常包含开会、填表、检查等非教学工作。普通教师每周用在非教学活动上的时间平均4小时,而带有行政职务的校长主任等每周用在非教学活动上的时间则更多,每天都要花费时间在各种材料的上报,各种检查的应付上。
3. 民办中小学中,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难处理
民办小学因为收取的学费更加高昂,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值高,希望教师在承担教书育人的同时能够以人格魅力取得学生的信任,如发生冲突或不满,家长也会选取投诉给学校领导或教育局领导的方式给予教师压力,而不是采取有效沟通,这样无形中加大了民办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及工作量,占据更多本应用来提升自我的学习时间及精力。
4. 民办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及反思时间少
据调查,大部分民办小学的教师每天仅有很少的自主学习和培训的时间。大部分培训还是停留在学校强制培训或为了评选职称而参加的继续教育网课,不过也大多是在网上挂课时,很难产生实际效果,教师往往一边工作,一边网上修课时,因此这样的学习和反思在教学生活中很难有显著作用。
(二)民办中小学教师工作场学习与个人生活之间时间的矛盾
教师是一种职业,在工作之余,他们也有着各自的个人生活,而作为民办中小学的教师,工作时间相对更长,有时还需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跟家长沟通,做活动准备等,且工作时间不自由,由于民办学校师资配备较紧张,工作量较大,导致教师在工作与家庭中疲于奔命,更加没有时间与精力进行工作场学习。
(三)民办中小学教师工作场学习与自身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
1. 职业上升通道狭窄
对于民办小学教师而言,职业上升的通道相对而言更为狭窄,通常采取行政职务竞选或职称评定。在这两种通道中,行政职务竞选通常需要等待职位空缺才能有竞选机会,而对于学校而言,行政职位占比少且无统一选拔标准,工作场学习并非是选拔标准的硬性指标,无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职称评定是教师晋升的主要途径,虽有具体严格的评定标准,却在工作年限与资历上有许多硬性指标,这对于许多年轻的民办学校教师不构成紧迫感,且工作场学习也并不作为职称评定的标准,因此构成了民办教师工作场学习与自身发展需要的矛盾。
2. 科研动力不足
工作场学习归根结底是一个持续把知识转化为行为的过程,是一个从“新手”成长为“专家”的过程。但民办中小学对科研并不十分重视,资金投入也不到位,学校的科研项目及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的培训较少,使得小学教师在科研方面认识少,成果少,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难以显现。
二、民办中小学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对策
基于以上对于民办中小学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困境研究,笔者认为,民办中小学可以通过制度保障,规范民办学校管理;以发展为目标,激发教师个人成长的需求;以关怀为后盾,加强学校的人性化管理的策略来解决教师们面临的工作场学习的困境。
(一)以制度作保障,规范民办学校管理
1. 人员配备的充足性
民办学校生多师少,教师配比超标,经常出现主科老师兼任副科的情况。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教师工作量大,更有甚者,生病难于请假,带病上课与超负荷工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