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潜能,从而开展讨论,通过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出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表达、协调、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它的特点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双向交流。它的本质在于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提升。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语文教学的质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注重字词的预习,自主识字
识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小学生一入学就面对大量文字,而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学生认记有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能够紧跟教学步伐,而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运用的能力偏弱,不能紧跟教学进度。在教学中有些识字方式并没有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进行教学,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识字缺乏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识字效率长期处于低效的状态。
布置学生预习生字词,教会预习的方法尤为重要。学生会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提前学习生字的读音,认记字形,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找出难读难认的生字进行案例教学,并将生字教学的素材归类整理制作成教学案例发送到“教育人人通”网站,建立案例库,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知晓案例教学的相关内容,学生在学习新课前登录“教育人人通”网站提前学习部分生字词。在上课时对不理解的字词再次认真听老师讲授或师生讨论,提高了学习效率,中下生也逐渐提高了识字的兴趣。例如:教学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做好教学生字词的案例:“迎、塘、顶”等后鼻音认读,强调“迎”字“辶”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