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是指品行差或品学兼差的学生。主客观种种因素使他们的心理需要或得不到满足,或扭曲发展。造成后进生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四个因素:
一、社会因素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与经济的转型期,改革的时代提供了一个日趋开放的环境,带着前所未有新的思潮、新的事物蜂拥而至。这对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时代的压力已经波及到农村中小学生身上,尤其体现在学生的考试升学压力上。在各种社会压力与冲突面前,中学生出现了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并且有日益突出的趋势。
二、家庭因素
农村中部分的家长文化程度及知识水平低。由于父母与子女有特殊的亲子关系,子女容易接受和感染父母错误的观念、粗暴无理的性格、不良的品德与不健康的东西。另外,农村中大部分的家长外出为生活奔波,孩子则由年长的父母代养,由于隔代抚养会因老人自身生理及心理的特点,对子女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学校因素
在现阶段的基础教育背景下,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都是进行应试教育,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事实上,少数教师自身人格的偏异和不健康的教学行为,在学校还是经常可以见到的,这对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发展起不良影响。
四、个体因素
青少年情感富有冲动性,不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