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目标分层,分类推进。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偏差的共同特点,特别是在学困生相对较多的班级,课堂教学目标不宜设计太高,要求标准不宜统一,要以创设成功机会为核心、以大多数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目标,教学中要给学困生留有余地,尽量做到对学困生实行“四优”待遇,即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练习、优先辅导。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将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若干层次,分类推进,把学生挫折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学困生有能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做到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使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易于接受,从而改变一成不变的课堂、枯燥无味的环境,使学困生逐渐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在多次微小的成功积累后,他们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学习的信心就会大大增强。
3. 促进参与,激发成功欲。学困生是经历了长期的认知缺漏,遭受了反复的失败之后才形成的,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共同特点是消极、逃避。由于很少直接参与学习活动,所以他们几乎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演讲(talk)、对话(dialogue)、小游戏(play a game)、角色扮演(role play)等多种活动,使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也进入到参与者的行列。在每节课当中,教师都应花费一定的时间和功夫,将这一节中所涉及的与前面学过的有联系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在此基础上引进新知识新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将已学的、新学的知识链接在一起,把新旧单词、听力和阅读材料、口语和书面练习串联交融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许多内容并不完全是新的,而是与旧知识不可分割的,他们完全有能力掌握。譬如在英语课堂上常用的“单词接龙游戏”(word-writing contest),就是一种复习旧单词引出新单词的活动方式。即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规定的时间里,以老师最初给出的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作为第一个字母接力写出另一个单词,一个接一个地写,时间一到,哪一组写出的单词最多就是优胜组。做该游戏时,如果配以欢快的背景音乐,会使课堂气氛愈加活跃,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成功的欲望也愈强,英语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也愈高。
4. 把控难度,多元评价。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训练中不宜选用难度较大的练习,而应多选用难度适中或难度偏低的练习,精讲多练。在指导全体学生大声读英语(read aloud)、开口说英语(talk to each other)、动手写英语(imitative and creative writing)的过程中,要特别关照学困生,尽可能多地采用简单模仿的方法,鼓励他们动口、动手、动脑,使之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能力,尽快达到与其他同学同步学习的程度。同时,要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在评价中变一次性的评价为多次性的评价;对检测成绩不理想的学困生,要多给机会,允许并鼓励他们作补偿性学习后重新测试,以其中最佳成绩为终结成绩。同时,改变仅有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个体评价群体、群体评价个体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通过这样的训练与反馈,使学生不断地增强主体意识、不断地体验成功喜悦,从而使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有效地保持下。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发掘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转化学困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较高、职业技术能力较强的合格的中职生将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难题。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虽然笔者所任的多数班级生源偏差,有的甚至是英语入学成绩为全校最低的班级,但由于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是注意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因而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英语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责任编辑 邱 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