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沟通是家校结合的有效途径。
沟通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家校联系一般有两种形式:集体形式和个别形式,集体形式一般为阶段性的联系,如家长日、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个别形式一般为日常联系,有面访电话和信访,这是老师或者家长根据个别学生的教育问题而展开的个别交流。无论是集体形式还是个别形式,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家庭生活是孩子个性自然形成和展示的空间,而父母又有可能对孩子有深入细致地了解,通过家校沟通,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个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恰是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学校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跟家长做必要的交流;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放学后在家里的行为,保持和学校方面的联系。建立在这种互通有无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的可能。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向学校、向教师提出教育的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家长应尽可能多地虚心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因为教师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给学生上课,组织各种活动,他们也很了解学生,而且教师们一般都受过专门训练,具有教育的科学知识和能力,他们有责任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只要教师和家长加强沟通,做到学校教师不断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教育孩子,把两股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就可以大大增强教育力量,提高教育的效果。
3. 网络家长学校。
除了传统的家校联系,现在一种新型的家校联系方式“网络家长学校”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这种方式就是用网络这种先进的媒体来向家长们传授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许多新的交流工具成为家校结合的新选择,比如QQ、空间、博客、微博、微信等。家长在跟学校沟通后能够正确指导教育孩子,这不仅解决了家长学校对时间的要求,同时也注意到了每个家长思想教育水平的差异性,通过上网就可以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学习,并且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 网络家长学校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家长们不但可以接收专家的意见,而且各个地区的家长还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及时得到最先进的教育方法。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小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要培养好下一代,学校和家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使命,教师和家长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只重视校内的正规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是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学校教育只有双方共同协作的条件下,才会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责任编辑 潘孟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