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项阅读活动,让我们一起快速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想想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在美好的幻想中都看到了什么,让她感到幸福?找到答案可在书上做批注。(学生自学、默读、勾画、汇报)
2. 美读精段
(1)领悟表达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的情景。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五段,边读边画出她擦燃火柴看到的情景。放声读吧。(课件出示第五段,生读)
师:请你读读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景。
师:你读出了一幅神奇的画面。同学们,看,老师把中间的这几行字变成了红色。这段红色字体的话,是写小女孩的什么?黑色字体呢?是小女孩的什么?(生答,师相机板书“幻想”“现实”)
(大屏幕出示“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红色字体。)
师:这样,我把这部分想象的内容删去,只保留现实的部分,然后稍微变动一下,改成这样一段话。请你读,这样改了好不好?说说理由。
(课件出示: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火柴灭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生自由汇报时,师点评。
师:在这段中,作者带着我们,从残酷的现实到美好的幻想再到残酷的现实,就是这样虚实结合对比着写(板书:对比),我们再读第五段,这一遍读的时候就要非常关注它的层次,把握不同的感情基调来读,读出小女孩现实的可怜和幻想的美好,边读边体会文章的表达之美。
(2)引读6、7段
师:你们把小女孩的幻想读得多么温暖多么幸福啊,但是——(课件出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生读。
师:小女孩此时的心情怎样的?(生汇报)
师:美好的幻象不断地出现,第二次小女孩因为饥饿,渴望满足,所以看到了喷香的烤鹅,但是——(出示课件:火柴灭了,她面前出现了一堵又厚又冷的墙。)生读。
师:第三次,因为渴望快乐,所以她看到了圣诞树。但是——(出示课件: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生齐读。
师:每一次幻想都那么美妙,但是每一次幻想过后都在小女孩面前呈现出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天,越来越黑,越来越冷。小女孩身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她颤抖着手划燃了第四根火柴,奶奶出现了,那么温和,那么慈爱,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奶奶活着的时候,怎样疼爱小女孩?(生自由想象说话,师相机点评)
(3)指导朗读
师:可是,火柴即将熄灭,慈爱的奶奶马上就要消失了,小女孩应该怎么样把奶奶留住,你就是小女孩,请你把这段话读一读。(指名读,师相机点评)
师:读得真好!同学们,读懂课文,除了抓关键词句,美美的朗读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后这些方法要多用。
3. 理解关键句,回扣质疑
师:我们通过抓关键词和美读深刻地体会到了小女孩的可怜,再次回到开课时我们的疑问,这个问号我们自己能解答了吗?【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让我们抓住“幸福”这个关键词,联系刚才所学的内容,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指名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听了大家的观点,我明白了,原来安徒生就是用幻想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怜和命运的悲惨,幻想越幸福,说明她的现实生活就越可怜(板书:擦掉“?”)带着我们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话。(生齐读)这种写法真高明!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原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懂课文。
三、加标点,升华情感
师:读懂文章的方法还有呢,你们看,这是写小女孩结局的句子。(大屏幕显示: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学生齐读。
如果请你为小女孩的死加上标点,你会怎么加?
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师相机点评。
师:看来,不仅是一个词、一句话、文章的表达方法,甚至连一个小小的标点,都会丰富我们的理解。读懂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四、课外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这节课也是我们了解安徒生童话的一个起点。我们学校第十届读书节即将到来,老师带来了一本《安徒生童话集》,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希望大家把它放到班级图书角去分享阅读,去走近安徒生,感受童话的魅力,好吗?
责任编辑 魏文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