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改是一种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提高。
一、拉着走:示范引路,激发兴趣,交给方法
1. 示范引路,激发兴趣
“乐此不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乐在其中。它是学生进行评改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评改作文的欲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评改作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具体做法是: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著名作家重视修改自己文章的事例,用事实说明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文章上下过很大功夫。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著名作家都这样重视修改文章,我们学生也要那样,反复地去修改自己的每一篇习作。如在一次作文辅导课上,我出示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让学生们想想“绿”还可以换哪些词,在那些词,这些词中,哪个词最恰当。讨论完毕之后,教师告诉学生,据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让学生明白想要写出好的文章就得浅斟慢酌,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紧接着,对学生评改作文进行示范性指导,先选出某一单元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精批细改后发给学生,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改,怎样去改,改前改后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评改在写作中的必要性,从而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的积极性。
2. 授之以渔,掌握方法
学生认识到评改作文的必要性,懂得为什么评改,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评改什么,怎样评改,教给方法,让学生会改作文。学生单独进行较为困难,我们先走师生共同评改的路子,教师抽出已批阅过的作文一至两篇,提前印好,学生人手一份,通读后指出错误并改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大家讨论文后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师生面改的作法,主要是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起到示范作用。我把改的内容归纳成“三步走”。第一步:“自改三遍”。第一遍,学生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第二遍,学生精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第三遍,学生粗看,既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总批。第二步:批改要抓关键,抓重点。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语言是否通顺,字体是否工整,标点是否恰当。第三步:是要求学生写好眉批和总批。告诉学生眉批要有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准确性;总批要简明,富有启发性,具体性和建设性。总的要求是多肯定,少批评。
二、指路走:调节难易,培养能力,梯度进步
1. 调节难易,鼓励为主
学生评改学生的作文,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尊重小作者的原意,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则。当学生辛苦创写的习作得到肯定时,他们就会产生愉快感与成功感。因此,要引导学生毫不吝惜地把真诚的赞美送给自己的同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也要加以表扬肯定。批语一定要精当,务求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言两语,指点迷津,使学生有所知,更有所悟。这样每篇改动不多,学生打开作文本,所见的是万绿丛中点点红,他们就会对批改、点拨情不自禁的赏析,从而受到熏陶启迪,获得深刻的教益。为了调节难度,引导学生多人合作改一篇,教师将班上作文写得较好的一部分学生组织起来,分成几人一个小组,小组之间共同对一篇文章进行修改,几个人相互讨论,共同交流,由一人执笔,对这篇作文作适当的批改,写出眉批和总批。好差搭配改一篇,经过两轮次的批改后,这部分的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批改的方法和技巧,批语也写得像模像样了。此刻,要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潜能,以好带差,来促进和带动其他学生,使之人人能改,人人会改,共同提高,能力弱的学生要求先从字、词入手,能改出错字、错词即可,具体的批语由能力强的学生执笔。与此同时,对于这两类学生都会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和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