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打开了语文教学上的新格局,也包括了作业的新概念化。作业,不再是单一模式的“减负”,不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附属品,而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之一,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温床。
一、作业形式要注重实践的可能性
陈剑华先生在《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中参考西方作业改革类型,从内容、发生的场所角度、承担者角度、时间、兴趣角度等方面考虑,把作业分为书面和口头、制作和表演相结合;课外、课堂和家庭相互结合;短期和长期性专题相结合;个人、小组合作和全班相互结合。还提出录音、课本剧、画示意图、调查采访性、分层,自主型、养成型等作业形式。其中主题性作业把活动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并在一定情境中完成,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分层作业把过去同样内容、标准、模式、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种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