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QQ“辩课”群的构建与管理
QQ“辩课”群的构建相当简单,只需申请构建并邀请同学、家长和同行加入即可。关键是要做好以下两点管理:
1. 成员的管理
QQ群的成员主要包括班级语文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科同事等,其中班级所有学生必须是群的成员,而且必须以“真名”出现,并要求在进行“辩课”过程中明确自己的立场,再次修改自己姓名,,如“正方李四”、“反方张三”等。家长和学科同事的成员管理以自愿为原则,可以随时加入随时退出。
2. 内容的管理
QQ群内容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规范聊天内容,要求以“辩课”中的“辩”为主,原则上不许谈与语文学科无关的内容和乱发送图片等;其次,规范“辩课”时间,一般情况下,课堂“辩课”与作业“辩课”要求在规事实上时间内进行各种辩论或探讨,其它时间如果没有特别值得探讨的问题尽量不得聊天;第三,规范上传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和辩课实录两种,所有内容的上传需要征得教师同意方可上传,“辩课”课堂实录可以指定书记员整理上传。
四、QQ群“辩课”课堂的构建
QQ群“辩课”课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 预设“辩课”的“点”
“辩课”并不要求每节课都“辩”,或者说每个文本都“辩”,因为这一方面会产生许多没必要的辩题,也会使学生产生“辩”疲劳。所以,怎样有效地把握辩课的“点”就非常重要了。我认为,确立辩课中的“点”,主要有四个原则:即争议性原则、假设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和区域性原则等。如《马说》的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本身就有一定的争议性,不少人认为“先有千里马,然后才有伯乐”,我们可以运用争议性原则设立这个辩题;《伤仲永》可以运用假性性原则设辩题为:正方——仲永“使学”必成才;反方——仲永“使学”未必成才;名著《水浒传》的教学,学生可能会对梁山好汉的种种杀人行为不解,或是对造反者的歌颂不解,我们可以根据时代性原则设辩题为:正方——梁山好汉真英雄;反方——梁山好汉假英雄;区域性原则则主要体现在不同区域文本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上。预设好这些“辩课”的“点”,衡量好“辩”的价值与意义,才能真正达成辩课的目的。
2. QQ群“辩课”课堂的操作模式
第一,确立辩题。
有辩题才可辩,确立辩题才是QQ群“辩课”的前提。“辩课”中“辩”的内容因文章而定,但脱离不了主题、文章的结构、情节与人物、艺术特色或其它拓展性的内容等五方面。如:《风筝》可根据主题设辩题为:正方——文章的主题是浓情的回味 ;反方——文章的主题是无情的批判。《孔乙己》根据结尾设辩题定为:正方——原文的结尾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反方——直接写孔乙己死去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西游记》关于“猪八戒”这个人物,我们可以定个辩题:正方——猪八戒于取经毫无作用,不要也罢;反方——猪八戒于取经作用重大,不可或缺。只有把辩题选好了,方可进行深入辩论。
第二,合理分工。
QQ群“辩课”可以分主持人、核心辩手、书记员与普通辩手四种。
主持人一名,负责课堂辩课的开场、串联、引导激辩和小结等工作。
核心辩手正反双方各四名,分别为主辩、二辩、三辩和四辩,主辩负责立论,二辩与三辩负责攻辩和驳辩,四辩负责总结陈辞,核心辩手每节课都尽量不同,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书记员正反双方各一名,分别记录各方核心辩手的发言内容,并发表在QQ聊天里,事先要求注意收集好核心辩手准备的相关文字资料的电子版,以提高发言记录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书记员还要负责在辩论结束后整理辩课课堂实录,以电子形式共享在QQ群里。
普通辩手就是其他一般的同学。他们的职责一般认真倾听辩手的主要观点,在QQ群里明确自己的立场,修改名称“正方”或“反方”,然后发表自已见解。
最后一般都有作业,根据书记员整理的课堂实录和自己的立场,完成一篇习作。
第三,理清步骤。
QQ群“辩课”一般步骤为:主辩立论(书记员发表在QQ群)——辩手讨论(发表各自见解在QQ群)——双方攻辩(二辩与三辩相叉互问3个以内的问题攻辩)——自由辩论(核心辩手口头辩论,普通辩手QQ群无声发言,必要时也可以口头发言)——主持人讲解(浏览QQ群发言,必要时指点个别普通辩手发言)——总结陈辞(书记员发表在QQ群)——布置作业。
第四,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有三个层面:第一,教师层面,各实践QQ群“辩课”模式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探索最为合适的方式,寻找理论支撑,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第二,学生层面,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主持人、核心辩手、书记员和普通辩手的优缺点,加强对学生辩论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辩论水平;第三,家长层面,借家长会总结表彰积极参与的家长,希望家长进一步指导小孩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 黄日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