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具体运用,也是对听、说、读、记的具体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将读、写紧密联系起来,因为读是理解,写是表达,读是吸收,写是倾吐,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只有将读写结合,才能将学生的听、说、记落到实处。学生写的功夫有了,听、说、读、记的问题就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并且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就会水到渠成,也能够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及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在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如:怎样写读后感、观后感,怎样写人记事,怎样状物抒情,怎样写应用文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什么,将其听到的和平时记忆的以及生活中的体验等毫无保留地倾吐于纸上。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程度,难易结合,讲求实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和做生活的有心人,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为写作夯实基础。另外,在训练学生写作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使他们爱写、勤于写。将写和学生的听、说、读、记有机结合起来。
记,是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积累素材的最基本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记和听、说、读、写一样贯穿始终,可以让学生记一篇优秀的篇章,记文章中优美的段落,记常用成语,记优秀典故,记谚语、歇后语,记名人名言,记地理、历史、社会、自然等知识。总之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记的东西包罗万象,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并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使他们将记忆的东西和实践运用相结合,并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记忆的东西少了,要想将其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只能是纸上谈兵。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记的能力,将新课程标准中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邱 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