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相处,是一种缘分,自有其情分在。事实证明,学生毕业多年以后,依然记忆犹新的是当年的班主任。就凭这一份牵挂,作为他们成长见证人的班主任,有何理由去为他们的少不更事而耿耿于怀呢?
三、一个特别的朋友
既为“朋友”,便不离善意的相处。所谓“特别”,便是比与学生同龄的朋友更成熟之意。一个朋友,容易让学生亲近;一个特别的朋友,才能让学生受益终生。有一次自习课,我在教室窗外静观纪律。学生不曾防备,我收到了一张字条,是一个男生写给一个女生的,其中有着真诚的心意,只是发生在了不该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当这个男同学来到办公室时,我感觉得到他的紧张,因为他不知道他的班主任将会如何定义他的行为。我觉得,我如果是善意的,就不应该在这个时候伤害他。在这短短几十字的字条上,竟有多达十来个的错别字。我微笑着,只叫他先检查这张字条的错误,并把字典借给了他。当他完成时,已经不再那么紧张了。我便以此为切入点,与他谈了谈我的观点:关于爱情与责任、关于人生与幸福。结束时,他带着释然的微笑,对我说“谢谢”,我能感到他抖擞的精神。此后他的每次进步,无不让我回忆起这次谈话的成功。
班主任工作中不乏与学生的个别谈心与交流。这时,除了正面直接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更应该做一个良好的倾诉对象。现代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更习惯于张扬自我而不是被动接受,所以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并重视他们的发言,再进行对症的教育,显得犹为重要。在人际交谈中,当一方在侃侃而谈时,总是希望对方专心致志在聆听,当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欣赏时,一个人就能建立自信。因此,班主任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是对学生的尊重,有助于取得信赖,赢得友谊。从神情上,注视的眼睛、赞同的微笑、肯定的点头、集中的注意力、随时作出积极反应的手势体态等,都能给予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在探讨话题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在给予学生现有思想诸多肯定的基础上将思考引向深入。这时,才显得比学生更稳重成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于情于理让学生心悦诚服。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异常复杂的时期。对班主任,他们有话可说,工作才有开展的可能,这需要班主任善解人意。有些话,只能对班主任说,因为班主任比父母开明,因为不是每一个朋友都能达到和班主任一样为自己计深远的高度。若能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工作便能够深入开展了。
责任编辑 黄日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