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笔者让学生表演了一个小品:家境不错的中学生小王看到同学们都流行穿名牌,觉得自己如果不穿的话很没面子。于是他向父母提出了买名牌服饰的要求。父亲对其进行勤俭教育,但他很不以为然,认为父亲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潮流。表演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由于小品中的情境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通过讨论学生最后认识到:我们提倡节俭,并不是要过苦日子,也不是不要消费,而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自身的体验。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凭自己的知识去充当教材的搬运工;决不能自作权威,高高在上,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只有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类似真实生活情境的运用,以及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不仅使思想品德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使得思想品德课能走近生活,学生能感悟到学习的真谛。
三、有效的评价是体验式教学的有效保障
新课程在评价上凸显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等理念,这要求教师在评价中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重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从评价中唤醒体验实践中最深层次的经验,从而达到体验式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这时开展有效体验的保障。
新课程倡导多元化主题评价,以最大的限度地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反馈、诊断、激励、导向的作用。在体验实践活动结束之后,可以召开总结会,分组进行发言和探讨,积极发掘潜在的体验和感受。对学生而言,评价能够重现体验的过程和感受,通过集体评价能集中民智、体验民情,在自我和集体评价中进行自我选择、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发展的能力,使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姿态介绍自我,肯定自我,进而自我调整、控制和完善。逐步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教师而言,评价也要讲究多元化。除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之外,教师也要组织评价,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全面性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概括和总结,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体验成果,特别是一些平时成绩较差,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激发动手和感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指出体验体验过程中和评价的不足之处,逐步引导学生的评价由体验——感受——总结——评价——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同时,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叫学生写体会、写小报告等等,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成果,也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不断地获取人生的智慧和启迪。
责任编辑 黄日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