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叶圣陶曾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要达成这种“自能”,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转变教育观点,树立创新思想
创新是人类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从钻木取火到蒸汽机的发明,从烽火台的狼烟到现代互联网技术,就是一部人类自我超越、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离不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新思维。如果说创新是时代发展进步的灵魂,那么创新思维就是创新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假如我们墨守成规,既不敢突破前人,又不能超越自我,当然谈不上任何创新了。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教师观念不改变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首先,要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的。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