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听到“群文阅读”时,满脑子都是大写的问号:什么是群文阅读;该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群文阅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适合……带着这满脑子的问题,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终于弄明白了,群文阅读教学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是一种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
如何解读单元整合精华,揭开群文阅读神秘的面纱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学习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爱恨与冷暖,领悟到的是大自然万物的生命短暂和崇高,感慨高科技带来的神奇和悲欢。也就是说,首先吸引我们的是无形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语言表达形式。这一个个情感激荡起伏的“兴奋点”,如“诚信”“亲情”“关爱”等就是教育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主题单元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把握整个单元的教育主题,进行单元导读,整合单元内容。
语文新课程编排的特点是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每组教材都是以导语的形式点明专题。每组课文都设立了单元“导读”,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重点,使师生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教学主题,共安排了四篇课文。教学时,可紧扣教学主题,对四篇课文采取不同的整体感知方法。对于《太阳是大家的》一课,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感知诗歌内容;继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面五星红旗》一文,然后简要说一说课文内容,并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对于《卖木雕的少年》一课则可通过听课文录音来感知内容;最后,把略读课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放到课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样,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感受,对比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调、乏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选择一篇课文,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为以后精讲课文打下基础。导语导学,如果以学生经验“导趣”,以单元导语“导学”,以文本插图“导读”,以实践活动“导行”,那么单元教学就会得心应手,有实效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读引路,群文有机整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分组递进、反复重读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地呈现文章,才能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语文新课程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基本都是用了“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要求和方法,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体现了从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的整体感更强。因而,我们可以由精读课文引路,即先读一篇文章,然后再读一组文章,让群文有机整合。
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四篇中外文学作品《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因为四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教学《触摸春天》《生命生命》时,我们可以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之后,布置学生阅读《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99次生命的闪光》《最美的生命》《生命的色彩》《最后一片叶子》等文章。联系这些文章中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明白到,生命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幸运也有厄运;不管生活给予了我们什么,爱和勇气都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每个人的人生不尽相同,但是,命运是公平的,只有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