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丰富有趣的特色课堂
采用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运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环境与企业同步、教学组织与企业的工作流程同步。大大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小班授课。全部采用小班授课。班级人数不超30人。小班制教学,能充分保证学生全程参与学习,师生互动、沟通良好,学习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与企业同步的课堂环境所有专业课程均在标准化配置的实训室进行。实训室的配置与企业同步,在与企业同步的实训室环境中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企业具有一定的认识,并渗透了企业文化和5S管理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素养。
教学组织与企业工作流程同步教学过程按资讯、分组、决策、实施、汇报、检查与评价六个环节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工作流程导向法”组织实施。各个教学环节围绕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展开,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工作和学习方法;独立能力,主动性;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演示汇报、计划决策、实施等环节全方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堂富有生命力和趣味性,让学生快乐学习。
3.引入第三方人才评价体系,实施教考分离
学生某领域课程结束后,按照企业工作实际能力需求和德国证书要求,由企业技术专家命题且监考,对学生进行统一的理论考试和逐一实操考试,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学生平时表现按照确定的比例得出其该领域课程的学习成绩。如此严格而务实的考核过程,无形中给任课教师和学生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进而促使其善教好学,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开展共同主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收获
1.创新实施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借鉴德国“双元制”先进的职教模式,创新实施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校内充分利用中德诺浩公司提供的其在引进德国汽车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汽车企业一线岗位需求开发出的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包(该包内含:各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学生项目单教材、教师课件、教学视频、教师手册、企业一线技术维修服务手册及考试题库)及按照欧洲通用的一体化“专业技能教室”建设标准而建成的理实一体化室实施小班制项目化教学,将企业实景搬进课堂,并根据实际生产中完成工作任务的流程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组织教学,学做密切结合;校外分阶段实施专业认知实习、汽车维修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实现了课堂与车间、教学与生产的一体化,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理解专业理论、培养操作技能,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培养了一批“一体化”教学的教师队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能够“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师队伍。通过共同主体的校企合作,学校教学团队中的骨干教师均得到了“双元制”专业教师的培训和认证。即专业教师既是企业的专家,又是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德诺浩公司针对目前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技术技能更新较慢的现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实践技能的训练等方面出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研究出了一套系统的教练型、企业级专业师资队伍的训练和国际认证方法。2013至2015年的三个暑期中,我校中德诺浩教学团队中8名教师共12人次参加了由中德诺浩公司组织的“双元制”教师资格培训和认证,参训教师以企业技术总监为师,按照德国相应的执教标准,每次经过两个月的扎实培训,均以优秀成绩通过了中德双方相关专家的严格考核,并获得了相应课程的执教资格,通过培训,团队教师的职教理念得以提升,专业视野得到拓宽,实操水平大幅提升,达到了“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授课要求。
3.采用欧洲通用建设标准,实训条件得以进一步改善
参照德国汽车机电服务技师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按照欧洲通用的一体化“专业技能教室”建设标准,结合4S店实际工作场景,引入企业7S管理理念,建立了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汽车底盘管理系统、汽车车身管理系统等具有真实生产氛围的9个理实一体化室。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及时建成,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创设了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从而为践行“双元”模式育人的教学理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责任编辑 邱 丽